"我們神教,現在江河日下,早已經不是從前。"那左使對周大人說道,:"好在天庭下令,讓我們收服這些不臣之地,才給了我教以喘息之機。"
"又托周大人您,一力扶持幫助,才有了這個重新崛起的機會,周大人您,可真是我教的大恩人吶!"
這個左使一頓馬屁,不要命的往那周大人拍去。
這個周大人,顯然也是很受用的樣子,呵呵笑著說道,:"恩人談不上,我和貴教有些香火情,倒是真的。"
"不過你們神教最近,內斗得很厲害啊!"那周大人話鋒一轉,:"那個阿修羅尊者,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貴教有這么個人物,這突然冒出來,攪風攪雨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聽到那周大人這么說,這左使卻嘆了一口氣,:"周大人您有所不知,這說起來,簡直是我們神教的恥辱啊!"
"哦!這又從何說起"那周大人問道。
"其實是這樣的……"左使卻是說出一番原委來。
原來這魔教,其實一直只是,許多分派的一個統稱,每一代的教主,能否號令整個魔教,全憑實力,所以這當教主,也是最具風險的。
如果鎮不住的話,就只有被別人,給搞下去。
而被搞下去的結果,往往很慘。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其實與魔門的起源有關。
關于魔門的起源,有個說法,叫做"道魔同源"。
修真,有無數源流,并且一直爭斗不休,其中最為強勢的,當屬儒,法,佛,道這四家。
其中儒法兩家,在天庭中,最早占據了主導地位,從而影響到了整個修真界。
而佛這一家,雖然內部也有派系之爭,但是總體上而,還是一個比較團結的整體,自成一方勢力。
其與天庭的關系,是即合作,又對抗,勢弱時常與天庭保持一致,勢大時則獨立于天庭之外,甚至是暗暗算計天庭,這種情況也同樣,擴大影響到了整個修真界。
至于道家,卻似乎有些徒有虛名,可以說,道家只是一層皮,內里派系林立,各有理念,遠不如佛門團結統一。
這實際上是因為,由于儒法兩家勢大,處于劣勢的諸子百家,沒有佛門那樣的實力,可以獨立一支,與儒法兩家相效庭抗禮。
于是他們開始,進行結合,以道家思想為主干,雜以墨、醫、巫術、方術等各家之長,形成了龐大的道家,得以繼續生存下去。
而這魔教的形成過程,與道教極為類似,甚至于在初創之時,兩家有著許多雜匯、交集。
"道分陰陽,人有生死。"
道、魔兩家,皆本于道,只是側重點不同。
最早的原始道家,有一個說法,叫做"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由此可見在道家早期,本來就有,仁與不仁,有情與無情之分。
而這原始道家不仁,無情的思想,則由魔門徹底的繼承了下來,甚至于更進一步,更加的冷酷無情。
道教與魔門,在興起過程中,一直相互影響,比如早期的道教經典,《太初神虛書》中,內容極其龐雜多博,既有道家玄門正宗,也有許多旁門左道。
而魔教的經典,《神策》應該成書晚于《太初神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