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形者,有束翅之法,又有入林之能,又有翻身之巧,在腹內能收心藏氣,在拳中即能束身縮體。
其拳順,則能收其先天之氣,人于丹田之中,又能束身而起,藏身而落。
其拳逆,則心努氣乖,而身亦被捆拘矣。
"鷂子束身!"
常樂兩手卷上拳,將右手心向上,往左手下邊出去,左手腕向里裹勁,手心朝上,兩腿左足先極力向前墊步,右足亦極力進步,進至右足前一兩尺,未落之時,即將左足提起,緊靠踝骨兩手起鉆。
"哈!"
他再一個進步,兩手換炮拳,右手往上鉆翻,左手往前出,與炮拳皆相同,惟腿進左足與左手,同時并出進步。
"鷂子鉆天!"
常樂再進,右拳向里,裹肘裹腕,手心朝上,左拳腕亦向里裹勁,手心向上,右手與肩平著向左手腕里邊極力出去,左手如捋袖一般捋至右手肘后邊,左手肘緊靠著心口,右足與右手同時并進,手足上下相齊。
"哈!"
常樂右手從眼前屈回在左肩處,右足與右手同時勾回足尖,左手在右肘下邊,靠著身子極力往下劃一半圓形。
他把右手與左手同時分開,向后拉至右肋后邊,左手劃至前邊,與右拳前后相對,如同托中平槍形式。
常樂右足勾回時,即提起與右足脛骨相靠,隨后即與左手同時并出。身式、足法與劈拳相同。
燕形者,燕之最靈巧者也,有取水之精,在先將右手出去再抽回,兩手兩足身法為金雞抖翎之式。
常樂仍將身扭至面朝后,將小腹放在右大腿上停住,再將身扭向前來,扭時身子不可向旁邊回來,身子扭回時,仍要極力塌勁研回,如同書字藏鋒折筆折回意思相同,身子總有旁邊扭回之形式,而內中之氣、意與勁,不可有偏回之心思。
他左手和身子合成一氣,向前直伸手腕向里扭,扭至手心朝上,與足相齊,右手亦與左手同時向后拉,拉至右脅后邊停住。
常樂身子往回折形式身要矮,兩眼看著左手食指回來,身子如同伏在地下一般;身子扭過來之時,將小腹放在左腿上,似停未停之時,再往前進步。
常樂再將右手往前進,向左手下邊出,手心向上,右足隨右手極力并進,至左足前不可落地停住,次將左手援在右手下邊,手心向下,兩手腕如同十字形式,亦似停未停再換式。
他將右手心扭向外,兩手一氣舉起,與肩相齊,兩眼看十字當中,右足未落地之時,即將左足提起,緊靠右足踝骨,兩手與右足落時分開,兩手如同劃上半圓形,兩手前后相對,均與肩齊,亦如白鶴亮翅展開相同。
然后常樂再將右手往下落,向前出去,與金雞食米之式手法相同,再將左手、左足向前出去,右手向后拉,為劈拳式。
常樂劈拳回身穩住,再進仍是金雞抖翎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