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舉之路進入官場的漢臣,只有千分之一的幸運兒,才爬得進三品的天塹。
氣不氣人窩不窩火
但是,沒辦法,誰叫胎兒的親爹厲害呢
客觀的說,老佟家從佟圖賴發跡開始,連續四代人的努力,才推著玉柱達到了人臣的巔峰。
憑什么輸給十幾年寒窗苦讀的你們
今天的陛見,老皇帝完全沒問公事,一直和玉柱聊著家常話兒。
直到,外面來報,德妃娘娘來了。老皇帝才像剛剛想起一般,淡淡的說:叫嵩祝!
首席滿洲大學士嵩祝,最近有些不爽。
老皇帝封賞玉柱的時候,總愛拉著他下水,這叫什么事兒嘛
而且,旨意里的重賞,嵩祝打心眼里,都是反對的。
只是,在老皇帝的積威之下,嵩祝不得不就范罷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撫遠大將軍玉柱,平定那曲有大功于朝廷,晉文淵閣大學士,仍兼戶部尚書,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悉著玉柱辦理,欽此。嵩祝一邊大聲念詔書,心里一邊泛酸。
娘滴,玉柱這個佞寵,未及而立,竟然已入文淵閣為相。
再過幾年,還不得頂替了嵩祝啊
這人吶,紅眼病泛濫成災的時候,也就自動忽略了玉柱立下的蓋世奇功!
從東閣大學士到文淵閣大學士,玉柱其實并不太在意,那不過是個體面罷了。
但是,辦理正藍旗的三旗事,這個就厲害了。
早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太極就另立了漢軍八旗,目的就是想分薄滿洲八旗旗主的權勢。
等清軍入關之后,從順治到康熙,也都致力于削弱滿洲旗主們掌握的權力。
尤其是康熙登基之后,先是抓了鰲拜,拿到了親政大權。接著,又設立了南書房,分薄了內閣和議政處的權柄。
然后,康熙又創造性的有了新發明,整出了辦理三旗事的名目,并安排他的親兒子們,逐漸架空了各個旗主。
這里的三旗,以玉柱為例,指的就是正藍旗下的滿洲、蒙古和漢軍。
老四能夠把年羹堯籠絡進手心里,除了年氏是側福晉之外,還靠了辦理鑲白旗三旗事的大實權。
要知道,整個年家,都屬于鑲白旗漢軍第五參領第一佐領的麾下。
八旗里分分合合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讓鐵帽子的那八個王爺,盡量靠邊站!
正藍旗漢軍都統,那可是佟圖賴崛起的職務。
這可是玉柱的瑪法佟國維,臨致仕之前,一直惦記著,而不可得的寶座。
現在,整個正藍旗,都落入了玉柱的手心里,可想而知,老皇帝對他有多信任
就目前而,除了老四、老五、老七和老十二之外,玉柱是第一個辦理三旗事的外姓勛貴。
說實話,老皇帝對老十二也不薄了。
就在玉柱就任撫遠大將軍的時候,老十二被授予了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和漢軍三旗事的實權。
等嵩祝念完了詔書之后,玉柱并未馬上接旨,反而跪到了老皇帝的跟前,小聲說:回汗阿瑪,辦理三旗之事,責任太過重大了,臣兒真的不敢奉旨。
老皇帝微微一楞,緊接著,火大了,抓起佛珠,狠狠的砸到了玉柱的身上,厲聲罵道:混蛋,盡想著偷懶的美事兒,你想活活的氣死朕躬么
見老皇帝動了真怒,嵩祝等人,全都嚇得跪滿了一地。
說來也是奇怪,被老皇帝拿佛珠砸了之后,玉柱反而老實了,規規矩矩的說:汗阿瑪,您別動怒啊,臣兒領旨謝恩。
嗯,乖乖的聽話就對了嘛。老皇帝見玉柱服了軟,便抬手指著地上的那串佛珠,喏,賞你了,算是提前犒勞你的辛勞。
嵩祝眼尖,他已經看清楚了,地上的那串佛珠,其實是老皇帝御門聽政時,才會拿在手里把玩的珍物。
等嵩祝退下后,老皇帝見左右無人,便拉著玉柱的手,硬拽著他,坐到了身旁。
柱兒啊,你汗阿瑪我,年事已高,正指望著你出大力呢。乖啊,別成天惦記著偷懶,只想躲在外頭花天酒地了。老皇帝像哄三歲孩童似的。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隨著老皇帝的年紀越來越大,帝國的接班人,及交接班時的權力架構,逐漸提上了議事日程。
康熙朝的中前期,老皇帝的身體很棒,主要是利用親兒子們,分八旗旗主王爺們的權柄。
到了晚年,經歷過二次廢太子,老大想殺老二,老八想搶位的大風波之后,老皇帝迫切的需要,極其忠誠的玉柱,幫著平衡八旗勛貴內部的不安分勢力。
更重要的是,老十四接任撫遠大將軍之后,在隆科多掌握步軍衙門的情況下,老皇帝依然把正藍旗全都交給了玉柱,顯然是打破了常規的格外信任。
以前,京城里的兵權,給了玉柱,隆科多就要出外就職。反之,亦然。
現在,隨著老皇帝的日益衰老,利用佟家父子,來壓制滿洲勛貴和親兒子們的大布局,也越來越明顯了。
幾方勢力,彼此都被牽制住了手腳,誰都不可能獨大!
老皇帝依舊可以大權獨攬!
(ps:5號的更新,都補完了,無債一身輕!今天是三更,還是兩更,就看賞多少月票刺激碼字的動力了呀!)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