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晚晚笑著把報告歸攏好:
“我今天把這些報告再潤色修改一下,補充些細節。
比如災后防疫的具體措施、臨時糧點的分布規劃,還有各村互助組的組建辦法。”
她鋪開宣紙,提筆疾書。
憑借著前世的經驗和治理清水縣的心得,她條理清晰地列出每一步該做的事:
先組織村民清理街道淤泥、掩埋病死牲畜,做好衛生防疫。
再統計各村受損的田地、房屋,登記造冊。
接著協調清水縣調運的種子、農具,按戶分發。
最后根據每個縣的地勢,初步規劃排水渠和簡易堤壩的修復方案。
她寫得細致,連災民每日的救濟糧標準、工匠的調配安排都一一注明。
忙到暮色漸濃,才把修改好的報告整理完畢,遞給知微:
“明天就讓他們照著這份修改后的方案動手,有不懂的地方,讓他們隨時來問我。
咱們一步一步來,總能把這南境重新盤活。”
淤泥清理干凈后,南境的災后重建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首先是恢復家園。
百姓們遵照白晚晚的部署,先將洪水沖垮的房屋殘骸清運出去,把尚能復用的木料、瓦片分類規整好。
磚廠燒制的青磚一車車運往各村,大家按之前商定的規則領磚。
有積蓄的按成本價購買,暫時沒錢的就先登記欠賬,日后通過幫磚廠干活或務農盈利來抵償。
壯勞力們扛著鐵鍬挖地基、砌磚墻,地基挖得比舊時更深,墻體也壘得更厚實,以防洪水再次侵襲。
老弱婦孺則負責拾掇柴薪、準備飯食、照看孩童。
與此同時,村里的道路也重新修整,鋪上碎石與新土,反復夯實,確保行人往來安全。
緊接著是保障生計。
白晚晚派人對未被完全淹毀的農田進行翻耕,清除爛根與雜草,又從外地調運一批耐澇的稻種、蔬菜種子分發給農戶。
百姓們扛著鋤頭奔赴田間,挽起褲腳在水田里插秧,田埂兩側種上豆角、南瓜等易生長的作物。
她還組織村民在河邊搭建簡易漁網,捕撈魚蝦改善伙食,同時安排工匠修補破損的水車,保障農田灌溉需求,讓地里的莊稼能順利生長。
家園重建初見成效,白晚晚便將重心轉向第二件大事,治理水患、防范洪水。
她親自帶領幕僚與熟悉地形的村民,勘察南境各地地勢,制定出因勢施策的治水方案。
針對河道狹窄、兩岸為堅硬巖層的區域,白晚晚決定修建大壩攔洪。
開工當日,數萬百姓自帶鐵鍬、鋤頭齊聚工地,先深挖數丈地基,再將開采出的大塊巖石與夯實的黏土層層堆砌。
大壩壩身修得寬達三丈、高達兩丈。
對于與清水縣地形相似的平原地帶,白晚晚則沿用此前的成熟經驗,直接炸出了一條護城河。
同時在村莊與農田之間開挖縱橫交錯的排水渠,將水渠與主河道連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網絡。
即便遭遇暴雨,村內與田間的積水也能快速排出,避免淹沒房屋與莊稼。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