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卿坐下便問:春暮山出事了
全漁親自拿過軍報,恭敬遞于白卿。
她道謝手握軍報細細瀏覽。
大梁和大晉雙方夜巡的騎兵在春暮山以北發生摩擦,雙方動手后,大晉一騎兵被大梁兵卒刺死,大晉的夜巡騎兵便將大梁的兵卒全都給抓回軍營中,張端睿將軍與大梁的帶兵主帥荀天章面見,張端睿將軍深覺殺人償命,荀天章卻非要將人完好無損帶回,稱大梁的人他們大梁自會處置。
張端睿將軍覺得事關重大,便讓人快馬帶軍報回來,請陛下圣裁。
白卿看完軍報,合了手中軍報放在一側,沉著問道:此事不知道張端睿將軍有何疑慮,竟需陛下圣裁既在春暮山以北發生摩擦,那便是大梁兵卒擅入我大晉境內,死有余辜!荀天章要人……把頭顱送過去就是了。
太子手指跳了跳。
方老心難免想起白卿甕山峽谷焚殺西涼降俘之事,心有余悸:鎮國郡主說的未免太過輕巧,頭顱送過去,那兩國怕是就要開戰了,南疆一戰損,我國精銳悉數葬送南疆,如今晉國能打得起嗎就算舉國力勉強一戰,西涼那邊兒見機卷土重來又該如何一次戰兩國……晉國毫無勝算!鎮國郡主真是殺人殺習慣了,動輒就要砍人腦袋!
父皇將此事交于孤處置,多有考教孤的意思,不能魯莽行事啊!太子適時開口。
正是!方老朝太子點頭,打或者不打,都端看陛下的意思,太子殿下萬不可魯莽,若是揣摩錯了陛下的心思,輕狂開戰……陛下怕是要怪罪殿下,所以處理此事,老朽的意思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否則給了大梁開戰的口實,此戰便不可避免了。
白卿鋒芒畢露的冷厲眸色看向方老,好一個不求武功,但求無過。
她竟不知道什么時候,這種關乎邊民存亡的戰和大事,不是以局勢為考量,不是以邊民存亡為考量,亦不是以一國尊嚴為考量,而是以君上心意為先!
依方老之見,應當如何處置太子問。
將大梁的兵卒放回去,警告大梁,若再犯……晉國便對大梁不客氣。方老一副心高氣傲的模樣道。
白卿不愿與小人發生正面沖突,只看向太子道:若此事發生之時,張端睿將軍便當機立斷,將大梁兵卒頭顱送去大梁軍營,此戰或還有可能避免!若按照方老所……將大梁兵卒放回去,僅僅警告,此戰便絕無法避免了。
經過南疆一戰,行軍打仗之事上,太子可以說十分信任白卿,聽她如此說,忙鄭重問:郡主何出此
那隊夜巡的大梁兵卒擅入我晉國領地,大約是荀天章故意派去試探我們大晉的,就是為了看看大晉在南疆一戰之后,是否還有能力和底氣同大梁對抗,若晉國的反應溫吞甚至是退讓,大梁便會無懼晉國……放心大膽的開戰。白卿聲音平和,就拿張端睿將軍來說,若是晉國兵力強盛如同我祖父、父親他們在世之時那般,會送這道軍報回來嗎恐怕當時便會給荀天章送去他們梁卒的人頭了。
太子細細一琢磨,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點頭:是這個道理……
晉國派張端睿將軍領兵至春暮山,荀天章多日未動,并非是沒有找到開戰的緣由,而是在查晉國領兵之人的生平和底細,甚至是為人處世的習慣。畢竟……如今亂世強者為尊,攻一國滅一國,早已不需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