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談就這么僵住了,滿朝文武議論紛紛,北蠻是戰敗國,態度竟如此囂張,這是來和談的
求和就要有求和的態度。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北蠻和燕陽僵持下去,桑南反而得利。百官雖痛恨獨孤靖態度囂張,卻也希望和談順利。
世家都不希望再打仗了。
謝珣也是硬脾氣的,北蠻要殺謝玨,不愿松口,他也咬死了,你可以滾回去,我們繼續打。
雙方就這么僵持不下。
林閣老府。
林鴻遠和林鴻成都來找閣老,閣老對于和談一事,撒手不管,全權交給謝珣。
他在主持春耕的事,盼著今年風調雨順,秋季豐收。
且春季是江南洪澇頻發時節,閣老一心盯著春耕和江南災情,對和談并不上心。在他看來,這事簡單,北蠻既要和談,就要有誠意,殺謝玨斷無可能。
若他們兵臨城下,鎮北侯府會愿意殉國,以保全程百姓,可如今燕陽答應了,北蠻憑什么提出此等無禮要求,只不過是有心之人煽動罷了。
侯夫人親生兒子雖說只有謝珣,可謝璋,謝玨出生時就記在侯夫人名下,侯夫人經常帶孩子們來侯府。
林府上下把謝家三子一視同仁,都當成親生。林閣老雖偏心謝珣,卻也很疼愛謝璋和謝玨。
父親,和談僵持不下也不是長久之計,總要打破僵局,知許這么任性下去,后面怎么談林鴻成都有些急了。
怎么打破僵局,殺了聽風,換他們同意和談林閣老看著江南來的奏疏,平靜說,今日他提殺了聽風,明日就能殺守玉,后天就可以提殺了知許。和談不是這么談的,你們連知許都不如。
父親,兒子并無此意。林鴻遠辯解,焦頭爛額,和談總要推進,知許脾氣太燥,不如換一個人來談吧。
換誰林閣老好整以暇地問,把奏疏丟到案桌上。
院內小廝已被遣得遠遠的,院內鴉雀無聲,林鴻遠和林鴻成相視一眼,林鴻遠說,內閣主和,不愿再動干戈,太子脾氣溫和,又是儲君,讓他去談吧。
是你們的意思,還是太子的意思林閣老問。
林鴻遠不答反問,父親,侯爺想要田制改革,您知道嗎
林閣老輕笑,他想做的何止是田制改革,他還想廢除軍戶制,重農抑商,怎么就僅說田制了
燕陽幾十年前有過一次田制改革,當年土地分屬諸侯,不允許買賣。后來,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卻因戰爭和饑荒,土地漸漸集中到七大家手里,形成了土地兼并。導致于農戶能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漸漸成為佃農。
老鎮北侯麾下有一名軍師,名叫白楓,被他舉薦到御前,實行變法,想要改革賦稅和抑制土地兼并。改革主要在田制,希望實行一戶一耕制度。并通過賦稅改革來抑制土地兼并。燕陽如今實行的是人頭賦稅制度。
且是月月征收,賦稅繁重,許多百姓根本交不起繁重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