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拍拍豐苗腦瓜:“二十文錢,你來說。”
豐苗反應極快:“嘿嘿,我早就看過賬本了,除去給劉婆子她們的工錢,每日一頓給老人們備點心的錢,再加上預付的那些銀子,現在算是賺了九百三十八兩。”
“小一千兩了。”姜豐年他們都聽得驚喜。
小糯寶點點腦瓜,思緒飛快轉動。
她脆聲道:“娘,那便拿出個零頭來,就三十八兩,貼補給村里的學堂和老人堂,算作咱們給村里的福利吧。”
老人堂指的,自然是老李頭他們住的那個。
早在經營福善堂前,小糯寶就盤算過,這生意要想做得順心,必得惠及鄉親,甚至發展整個村子。
除了提供一些活計,讓鄉親們跟著賺份輕松錢外。
像學堂、老人堂,也應該是他們頭一個照顧到的。
雖未必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適當地照顧下村中老幼,才最能夠得人心。
現下若是說出,能讓鄉親們高興一陣,既有動力春種干活,也能解了那幾個對李引兒的眼紅。
馮氏知道閨女有自己的盤算,自然毫不猶豫,立馬支持。
“好,三十八兩也不多,正好學堂那邊,這幾日筆紙都用完了,那以后學堂的紙墨費用,就由咱福善堂出了。”馮氏說道。
小糯寶撓著腳趾豆,奶乎乎地琢磨著:“嗯嗯,還有張秀才叔叔的教書費,也可由咱們出。”
“張秀才在學堂辛苦,又從不跟鄉親們收半文錢,等開春了他沒法下地,地里的活都給他爹一個人干,再讓他白教確實說不過去。”姜豐年聽了也贊同道:“咱就給他一個月一兩二吧,好讓他踏實教下去。”
小糯寶覺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