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師兄,你死了還要這樣做弄我?”妖僧蕃戒站起來,深吸了口氣。
這話聽得肖麗麗心驚不已。
妖僧蕃戒竟然叫海通和尚為師兄?
要知道海通和尚可是大唐開元初年的人,而關于妖僧蕃戒的傳說,卻是清朝末年。
肖麗麗此時也有些明白了,為什么妖僧蕃戒帶著自己進來后,竟然一個岔路沒走,一直就到了這最下面的暗室之中。
說起來,這蕃戒確實是唐朝的人士。
這事還得從海通和尚說起。
海通和尚,出生于大唐開元初年,黔中道播州人士(今貴州省遵義市),本名清蓮,取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他十二歲出家,師從于高僧慧凈,二十四歲時離師游歷天下。
而蕃戒的確是他的師弟,從小便很崇拜于海通和尚。
后來海通和尚途徑當時的嘉州(今樂山),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云山,水患為禍,他便動了鎮壓水患的心思。
隨后,召集能工巧匠,開始了建造樂山大佛。
唐代崇拜彌勒佛,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
當時的朝廷對樂山大佛一事,對此事大力支持,更是派了巨款。
后來嘉州郡守聽說海通和尚掌管著一大筆財富,便帶著隨從來討要。
面對這番威脅,海通和尚斬釘截鐵的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海通高傲和蔑視激怒了貪財如命的郡守,他不相信會有人有膽量挖出自己的眼珠。
他惱羞成怒的說:“那你就挖出來看看!”
海通威嚴的盤腿坐定,端起一只銅盤,毫不猶豫的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放在上面,默默地舉到郡守面前。
頓時,郡守大驚失色,嚇得失魂落魄,倉皇逃下山去。
海通舍己獻身的浩然正氣感天動地,更激發了人們建造大佛的決心。
而蕃戒,后來也出山,投奔于當時的權勢極大的海通和尚。
并不是每一個和尚意志都如海通一般堅定。
當時的蕃戒初出茅廬,當人得知他是海通和尚的師弟后,便暗地里各種奉承鼓舞。
意思很簡單,讓蕃戒想辦法奪了海通和尚建造大佛的位置。
蕃戒當時雖然初出茅廬,雖然被紅塵誘惑,不過卻也沒有絲毫要害師兄的心思。
直到后來兩人一次聊天。
海通和尚自然是清楚蕃戒被其他人鼓舞誘惑的事情,不過蕃戒非但沒有唄誘惑,反而義正辭的拒絕,這讓海通和尚寬心了不少。
海通后來找到蕃戒道:“師弟,紅塵險惡。”
這本是想點醒蕃戒。
不過蕃戒早就迷戀了紅塵,不愿意害師兄,是因為兩人感情深厚的緣故。
蕃戒回道:“師兄,為何出家人就不能入紅塵?這財富在你手中,用來接濟世人,也好過修這么個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