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連連搖頭:"斷不會如此,顏夫子一心治學,功名利祿豈能誘惑于他別的不說,夫子之弟大座師顏從文先生對于棘兒熱衷士風骨,一身銅臭,讓人不齒,怎會支持于他"鄧演皺眉道:"這也是老臣所不解,若逍遙王為此而來,他有什么把握呢"晉王有些焦躁:"棘兒親夏,別人不知,國師你知道,若是立他為儲,晉國堪憂。"鄧演卻搖頭道:"棘公子商人本性,只看利益,親夏也不過是為了增強自身而已。""這個本王知道,但夏國無恥,這次又是裹挾我晉國,才弄得到這般田地,氣煞本王。"鄧演道:"王上,但如今棘公子與夏國王儲姜述交好,外力充足,而內又有南宮家億萬家財鼎立輔助,勢力絲毫不比荊公子差啊。況且棘公子雖然不喜文事,但斂財無數,對待屬下頗為慷慨,如今又四處招攬武人,其心昭然若揭。"晉王煩躁道:"就算如此,與那逍遙王何干棘兒也不近秦。"鄧演道:"王上,剛才說過,棘公子凡事只看利益啊,這樣的人在秦看來,可比荊公子強多了……"晉王悚然動容:"難道那逍遙王真實目的是打算勾連棘兒不對,不對,棘兒手下南宮家對他極為重要,可南宮信和逍遙王有仇怨,怎么可能……"鄧演暗自嘆息,這位真不適合做個王上,其實在他看來,棘公子都比當今晉王要強的多。"王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吶……"晉王還是連連搖頭:"不可能,棘兒絕不會冒失去南宮家支持的風險。這不可能……"鄧演心中無奈,若非當年老王上托孤,自己真想棄他而去。懦弱無能還不說,連個局勢都看不清,每每以那文人做派行事,當個文壇名士都比做王上強。幸好,荊公子和棘公子都是一時俊彥,前者殺伐果斷,能征善戰,得到晉國軍方強烈擁護。后者精明擅算,心智超卓,掌握龐大人脈與海量財富。此二人才讓他看到晉國未來的希望。從本心而,不論誰為王儲都可以滿意。故而在這件事上,他一直沒有什么偏頗。但晉王心中縱然是認可荊公子,卻也離不開棘公子的財力,左右搖擺,始終沒個明確態度。不但造成兩大派系常年內斗,而且每每被外來勢力利用此事。說實話,真不是個君王的材料。這次魏晉之戰失利,鄧演這才借此機會打算促使他盡快下定決心。但他也沒想到,逍遙王會趕在這個節骨眼上訪顏夫子。雖然鄧演也覺得,就算他帶著心思,也未必能影響到大局,可總歸不愿被外力介入。尤其讓他擔心的是棘公子,他對于王位的渴望毫不掩飾。而偏偏其本性就是個為了利益能談任何條件的。若是此時讓秦國和他達成某些協議,晉國的未來才真正堪憂。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四國均不認可秦,連泰岳、太華也一樣,否則就不會有四國聯合伐秦。究其根源,誰讓嬴無雙稱帝,統一五國之心天下皆知呢。可以說,這是先天矛盾,調和不了的。所以,此次逍遙王來晉,才讓他敏銳的捕捉到一絲不對頭。尤其,這位是孤身來晉,以訪友名義。在他看來,這就是逍遙王的詭詐之處。借著此事入晉,若是成功破壞立儲一事,好處自然不用多說。若失敗,呵呵,跟秦國沒關系,逍遙王即便事情敗露,也只是個人行為,秦國一句話就撇清了。可唯一一件事他也百思不解,為何他連個護衛也不帶如今成千上萬江湖人都在針對他,帶上些護衛無論如何都說得過去啊。是有恃無恐,還是存心釣魚,或者是無知者無畏無知者無畏完全可以排除,縱觀此人行事,雖然天馬行空,但算無遺策,斷然不會有這種失誤。若說有恃無恐,他依仗的是什么就因為當今局勢下,晉國必須保他嗎可晉國就算保全不利,給了女帝借口,但你自己畢竟出事了啊,難道你不會傷,不會死若是存心釣魚,想釣誰北佛宗宗主青面如來慈航上人還是泰岳、太華之人或者……晉國境內別有用心之人一團迷霧,白石公自詡頗有智計,卻也摸不著頭緒。他甚至忍不住想過,或許人家根本沒什么想法,就是出來溜達溜達,找顏老夫子吟詩作賦而已,自己這一幫子純屬在庸人自擾……可偏偏,人家不管有意無意,你都得跟著瞎琢磨。有時候他不禁感嘆,世上怎么有如此少年郎,實在讓同輩如群星參月,黯然無光。可后來發現,連一眾前輩高人也紛紛甘拜下風。就連天下梟雄魏王、三智之一司馬如也敗下陣來。自己雖然東晉名士,可比之司馬如還多有不足,如今要和這位過招,一貫云淡風輕、智珠在握的白石公無法不心中惴惴。區區一個十七歲少年啊,何至于此……"國師,國師"晉王的呼喚打斷了他的沉思。"國師,依你之見,我等該如何應對"鄧演沉吟良久道:"不如靜觀其變。""靜觀其變"這不就是啥都不干嗎晉王不由大皺眉頭。"豈非太過被動……"鄧演道:"可其來意還難以論斷,我等實在不好妄自出手。王上難道不見,誅妖大會雖然匯聚八方豪杰,但逍遙王一路行來,竟然也沒有人擅自動手嗎他們想必也是摸不清根底,同樣在觀望而已。""唔……"晉王想了想:"那就先看看""以禮相待,但是他不見王上,王上也不要去主動見他,盡量把國事排除在外。"晉王縱然再廢物,這點道理還是明白的。隨即點頭道:"也只好如此……不過,此人詩詞曠古絕今,本王還真想與其探討一番……"鄧演無奈,這都什么時候了,您還在琢磨詩詞歌賦,就不能靠譜點……(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