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屠有數萬人,他們用鉤鐮槍去阻擋,至少也要派出數千人才可見效。
也就是說這幾千人將深陷敵陣,再也無法生還,甚至不出意外都會被鐵蹄踩成肉泥。
古日布的一名部將忽然開口道:“這槍對付鐵浮屠是可以,咱們也有不怕死的兒郎,可是兩翼護衛的羅剎輕騎又該怎么應對?”
其他人也回過神來。
對啊,鐵浮屠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沖上去搞事,必然是有準備的。
寧嵩卻又微微一笑:“羅剎輕騎強在速度,卻輕于防護,大武皇帝也送來了應對的利器。”
話音落下,那邊駛來兩匹馬,中間橫隔連接著一架戰車,造型奇特,相接的鐵鏈有效地保持兩匹馬的速度,且那輛車設計得車架頗低,使得即便在快速奔襲時也不會翻掉。
有人當即驚呼:“這是羌人的戰車?”
這一聲讓古日布回過神來,羌人善造戰車,他也親自見識和對敵過不知道多少次,可是現在這輛車的造型和他見過的大為不同。
以前的戰車通常都是前端有粗壯的尖刺,并鑲嵌利刃滾輪等物,在急速沖刺之下所向披靡,難以抵擋,缺點是敵人只需將兩邊的戰馬先解決,戰車自然就會停住。
可現在這輛戰車減去了攻擊手段,完完全全就是一輛空車。
那有個鳥用?
可是緊接著答案就出現了。
只見戰車停了下來,兩名士兵扛著一門輕量級的火炮放上了車架,底座上的卡扣對上,就此穩定。
那門火炮不是他們常見的類型,而是敞著個碩大的喇叭口。
寧嵩看向古日布,淡淡說道:“我另派兩千炮手給你,你放心沖鋒,兩翼的羅剎輕騎自有這霰彈炮對付。”
古日布一下子明白了。
羅剎騎兵的可怕之處就是他們的速度,來去如風,但他們為了追求速度,身上都只是穿著布衣,連輕甲都沒有。
霰彈炮射程短威力小,但好處是設計范圍廣,大片密集的鐵彈噴出去,只要是在面前,誰都逃不掉,而即便霰彈炮的威力相對小了許多,用來對付穿布衣的羅剎輕騎再合適不過。
并且有戰車的輔助,霰彈炮運輸不便的缺點也沒了,變成了移動炮架。
古日布不懂什么戰略大方向,不懂寧嵩長途撤退的用意是什么,他只知道有了鉤鐮槍和移動霰彈炮,左軍的阻擊大計將完美達成。
想到戰無不勝的鐵浮屠和來去如風的羅剎輕騎將在他手下大舉潰敗,他就難耐心中激動,臉都漲紅了。
簡單來說,古日布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