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淮北,我真是太感謝你了!我們家matthew從小不愿意學中文,他覺得太難了。”
“我和他媽媽為此付出了很多時間來勸說他,都沒有用。”
“現在他竟然自己說要去中文學校了,哈哈…老婆…你聽到了嗎?”
陳銘滿面笑容,開心得整個人都容光煥發,邊說邊把手里的賀卡遞給了鄒薈。
對于他們這樣的移民家庭,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歸屬感和文化融入。
他們大兒子出生在臺灣,兒時接受了中華文化的教育,即使后來移民了,成年后依然是東方人的思維方式。
而他們的小兒子就完全不同了,思想更像是個西方人,他們夫妻倆對此很無奈也很遺憾。
“是啊,太好了!淮北,你解決了我們家的疑難問題。”
“你字寫得真是好看,我不懂魏碑,我就覺得很風雅。”
鄒薈喜上眉梢,笑瞇瞇地反復欣賞著傅淮北親筆書寫的新年賀卡,心情極好。
“大姐、姐夫,你們過獎了!”
“我還是小時候練的字,自從當了醫生,我就越寫越抽象了。”
傅淮北微微一笑,得體又謙遜。
幸好現在電子病歷逐漸取代了手寫,否則他每次看到自己越寫越抽象的字,都覺得辜負了外公的期望。
當天晚上,許舒妤、傅淮北與鄒薈一家三口,一起其樂融融地吃了一頓溫馨美味的臺式年夜飯。
飯后,他們又一起在屋外玩了會兒無人機,用無人機在空中拍下了他們五個人在草地上玩耍嬉戲的視頻。
隨后,鄒薈把他們聚會的照片和視頻都發給了遠在大陸的大兒子陳勛。
因為中美放假時間不同,他們一家四口很少能團聚。一般圣誕節他們飛美國陪小兒子,春節則在國內陪大兒子。
每年要相約著一起湊出一個夏日假期,一家四口才能團聚在一起,度個假。
這次跨年,因為許舒妤和傅淮北的到來,他們家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緩解了他們那種無根無鄉的漂泊之情。
回到屋子后,傅淮北和matthew兩人,湊在一起,專心致志地切磋起了怎么玩小提琴。
“淮北和matthew真有緣,他們倆的審美也接近。”
鄒薈眼中閃爍著慈愛和溫柔,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
此刻,傅淮北和matthew湊在一起玩樂器的畫面,讓她感覺仿佛是大兒子陳勛回家了,兩個兒子都出現在自己眼前。
“老婆,他們切磋樂器,我們要不要切磋一下唱歌。”
陳銘笑著打斷了鄒薈的思緒,打開了音響和伴奏。
他們倆活了大半輩子,始終有一種漂泊感。
在大陸,思念著臺灣和北美的親人;在臺灣,思念著兒子;在北美,又思念大陸的兒子和臺灣的親人。
“好啊!我們三個人輪流點名唱歌。”
“甲讓乙唱一首歌,乙能唱出來,那乙贏甲輸;唱不出來,就是甲贏乙輸。輸了的人罰喝一杯蘇打水。”
鄒薈用輕松詼諧的口吻,說了個游戲規則。
“好!我點舒妤第一個唱,舒妤你怕不怕輸?”
陳銘笑瞇瞇的,一邊用捉弄的眼神觀察著許舒妤的表情,一邊搜索著曲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