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坐好之后,也看向崔柏嵐。
別看是小屁孩,可在學的都是在治國之道。
在加上秦長青和李煥兒對他的教育,重點關照的五姓七望,所以李治也很奇怪,崔家這是怎么了。
當皇子的說不關心皇權,那是假的,他們更清楚關隴門閥的實力。
但關隴門閥絕對不是讓誰隨便擺布的,光是朝堂上的關系網,就足夠皇帝頭疼了。
從李淵當皇帝開始,在到現在,關隴門閥一直都是燙手的山芋,讓你明知道燙手,卻還得捧在手里不能丟掉。
現在,看崔柏嵐的意思,崔家好像是要退出朝堂去避難了。
可在看看姐夫秦長青,發現秦長青似乎有點不情愿說。
這讓李治感覺就是看人下菜了,但凡老程在這里,你屁顛屁顛的講道理了。
但在看看李煥兒和李治,秦爵爺笑了,權當做給李治上一課了。
無論是氏族,還是士族和武勛世家,最終的走向無非就是灰飛煙滅而已。
崔穎心里一驚,長青,這是為何如果不參與政事呢崔家不養部曲,不參與朝政呢
嬸嬸,名門望族不好當的,無論是皇家還是世家,都需要靠人來傳承的。當皇帝的但凡不昏庸,有名臣輔佐,朝堂就在。可世家呢占據朝廷高位,憑的是什么不就是手里學子多,手里書籍多嗎可是現在,我改良了造紙術,發明了印刷術。皇家私學正式推廣,書籍已經爛大街了,讀書人會一年比一年多,縱然是名門望族培養出來的人才再多,也不會有天下寒門學子多的。
朝堂上,將逐漸把名門望族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地域、派系、師承等爭斗,朝堂上的官員也會被重新洗牌,到時候關隴門閥更是無用武之地。朝堂終究要變的,相信您也看出來了,但是怎么變,誰也不知道,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秦長青說的這些,崔柏嵐沒明白。
不光是她,李煥兒和李治也沒明白。
嬸子,既然你想要個解決的方法,又有程伯伯的關系在這,那我就是直說了,解決的方法在北面!
秦長青說完,指向了安北都護府的方向,安北都護府是一座新城,本身底子在這擺著,都是自家人好辦事兒,缺錢給錢、缺人給人,畢竟是新城,一切都是新的,弄得好了就會成為天下各州縣的模板。如果成效顯著,很有可能各州縣模仿推廣。近水樓臺先得月,沒必要只盯著官場的……
秦長青說完,崔柏嵐有點懂了,長青,你的意思是皇帝缺什么,給什么。不管是入朝為官還是從商,一切一朝廷發展為準,以后崔家就此退出門閥序列,爭取做一個有名望的名門就完了
嗯,差不多。秦長青笑了笑,嬸子,門閥氏族根深蒂固,但富不過三,總有耗盡運氣的時候。小侄在給你指條路,江南之地可圖。
你說的我都懂了,但是這么下去,崔家不還是換湯不換藥,依舊是大家族啊。
出五服了,那還有那么認親了而且大家族打散了,東西南北全都有,時間久了,也就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了。
嗯。崔柏嵐點點頭,略微沉思了一會兒,但這事兒不能一個女人做。長青,你覺得懷義和崔德怎么樣崔穎終究還是要歸根盧國公府的,嬸子想給小輩賺點功德。
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