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中原人使用的單管種子條播機耬車,后來傳到了天竺。這種條播機只需要用一頭牛、一匹馬或一匹騾子來拉,并按可控制的速度將種子播成一條直線。
西方國家一直到公元16世紀也沒有條播機時,在條播機傳過去之前,種子是用手點播的。
漢朝趙過做耬,做的是單發的耬車,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
據東漢崔寔《政論》的記載,耬車由三只耬腳組成,就是三腳耬。三腳耬,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三畝。
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現在的自動播種機,原理就是古代的耬車。古人的智慧其實是很厲害的,我有一年去旅游,在一個博物館,看見過布袋子前面加一個木頭裝置的自動播種機是種高粱的,用木棍輕輕敲,就有高粱種子落下來,據說那東西還能撒肥。)
您能造出來
不僅能造出來,還能把開溝器做成調整角度的那種。
此話當真
郭懷仁大喜,老郭這個人在唐朝也是農圣級別的存在,一輩子干的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農業產量,讓所有人吃飽穿暖。
當然!秦侯爺頓了頓,伯伯,只因為世人不重視發明,才讓很多先進的農耕發明失傳了。
混賬,這群混賬,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居然一點都不重視。郭懷仁氣的直拍桌子。
所以啊,清華書院準備成立農學,鼓勵農耕發明,但是吧……
秦侯爺頓了頓,您老也知道,御史官們看我不爽,不管我干啥他們肯定橫插一杠子。
老夫借他們幾個膽!
郭懷仁又是一拍桌子,利國利民的事情,誰敢站出來反對,老夫活撕了他們!長青,你和軍械研發司把耬車造出來,老夫帶著去參加朝會!只要老夫往那一站,沒人敢站出來反對!
伯伯,早就做好了!
秦侯爺對柱子一使眼色,柱子立馬跑到后院,推出來一個三耬車,種子裝三斗,但耬的下面確是五個開溝器。
種子流淌口有發條,隨著輪子轉動撥打發條,實現種子的播種落地。
找了一塊空地,柱子力氣大,也沒用牛拉扯,一個人使勁一推,耬車就動了,種子揮灑的十分均勻。
老郭大喜過望,這個好,這個好啊!
心情好了肯定要喝點,柱子和秦侯爺親自下廚,老郭喝得那叫一個舒爽愜意。
第二天朝會,老郭帶著郭立恒參加朝會了。
御史官們懵逼了,郭懷仁不是退休了嗎咋又來參加朝會了還穿著開國縣公的朝服
老李也大感意外,看看房玄齡,房玄齡輕微一搖頭。
懷仁縣公,今日覲見所為何事啊老李奇怪的問。
陛下,臣就想問在做的各位一個問題。老郭躬身施禮。
什么問題
老臣就想問,百姓憑什么只能種地朝廷憑什么發放《勸農經》,非要把他局限在農業,非要讓種地專業化是這個國家病了,還是朝臣病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