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泰更懵逼了,稚奴,你……你這么干百官也不會同意的。
槽!李治直接爆了粗口,老祖宗說過,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二哥辦事兒我放心,誰反對我杖斃了誰。
那行,二哥就和你好好的說一下龍門石窟。
李泰取出來一本書,是括地志中的一本,專門記載的龍門石窟。
現在開鑿的叫賓陽洞,原本是宣武帝幾年魏文帝的,但那里剛鑿完第一個洞就停工了。
所以我當年投資的時候,就是這個洞。
說到這,李泰頓了頓,對了,二哥要真去那里的話,還有一份大禮要送給你。
原本那是我自己留著找父皇邀功的。
大禮什么大禮
稚奴,可聽說過一首詩,叫做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洛陽四大家族李治的眼睛一亮,二哥,你想干掉他們
李泰搖搖頭,洛陽是以王、庾、桓、謝四家為代表,得意于他們在隋朝時候控制的政局。
但咱們老李家當政之后,他們四家就越來越耽于享樂,精神狀態日漸委靡,不以經國濟世為務,反而熱衷于清談。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失去了雄健的風氣,變得像江南的暖風一樣柔弱不堪。
科考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務隨之慢慢轉移到寒人、庶族人士手中。
在洛陽興起了一方權貴,王、謝等四家高門靠邊站,對洛陽的影響力逐漸減小。
說到這,李泰壓低了聲音,你可知道光武帝劉秀
當然知道,也是個牛人!李治熟讀經史,自然知道大位面之子。
現在洛陽新興的權貴是瑯琊孝王劉京的后代,當家做主的叫劉壅。
洛陽那地方重佛抑道,當年和大哥爭位置的時候,我就想請旨,血洗了那里給自己做點政績,現在給你了。
洛陽的寺廟都是劉家的,原有道觀十一處,奈何道家人不和劉家同流合污,所以有很多被趕走了,現在只有一處五莊觀,是給宗教司做門面看得。
深查一下,估摸著可抵咱大唐三五年的稅收總和!
二哥……李治一把拉住李泰的手,劉家,和咱們韋娘,有沒有關系
這個就不知道了。
李泰搖搖頭,沒關注過這方面的事情。
二哥,屈突壽正在練兵,你知道吧
嗯,聽說了。
大唐新軍和河東道府兵,黃河大演武。
新軍兩萬人,河東道府兵六萬,新軍不準使用爆破筒!不準使用飛行小隊搞斬首行動。
明日我給你請一道圣旨,你去洛陽,以開鑿龍門石窟為借口,讓屈突將軍和薛將軍帶人幫你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