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道:那我來問你,當今天下,黃冊在冊人丁幾何
洪武十四年,黃冊在冊的人口為九百零四萬戶。而自洪武十四年迄今,在冊人口則增長至一千二百三十一萬戶。
解縉:……
朱棣這時背著手起身,他有些覺得這個楊士奇不簡單了,起座背著手踱了幾步之后道:只有這些嗎
楊士奇道:臣從洪武十四年的在冊數目,與我永樂元年的數目進行了比對,發現戶籍的情況,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但說無妨。
那就是北降南升,淮河以北的人口下降了三十七萬戶,而淮河以南的人口卻得到了極大的增長。
這些顯然是許多人都沒有察覺到的細節,朱棣皺眉道:這又如何呢
這對朝廷而,有著巨大的隱憂。陛下,一旦北方的在冊人丁再這樣下降下去,勢必會引發馬政崩壞,北方各處軍屯的人丁和補給,都會出現巨大的問題,長此以往,百年之后……一旦大漠的異族趁勢崛起,朝廷如何制之。
……
殿中落針可聞,便連朱棣也屏住了呼吸。
朱棣道:如何得解
加強北平行在,拓寬南北運河。促使交流,遷徙民戶至北平行在,或可暫緩。
加強北京城……
這顯然和朱棣以及姚廣孝密謀的定都北京有異曲同工之意,只不過楊士奇還沒有腦洞大到直接定都,而只是希望加強兩京的體制而已。
當然,以楊士奇的身份,所能采取的策略也只能如此,難道他還敢把皇帝趕去北京城
朱棣這時候,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一步步走向楊士奇。
眾人皆則看著朱棣。
楊士奇有些惶恐:陛下,這只是臣的妄,還請陛下……
朱棣到了他面前,卻一下子扶住了他道:此謀國之也,姚師傅以為呢
姚廣孝平靜地站出來,鎮定自若道:此人必能興國。
楊士奇錯愕地抬頭看一眼姚廣孝。
他當然清楚這位平日里不與百官接觸的老和尚的分量,此人在朝中幾乎從不夸贊別人,當然,也不會隨意的斥責別人,也正因為如此,才成為朱棣身邊的肱骨之人。
楊士奇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朱棣卻是哈哈大笑道:姚師傅這樣說,那么……楊卿確實是千里馬了,哈哈……
朱棣滿面紅光,忍不住道:這樣說來,那郭得甘真是朕之伯樂啊。
楊士奇此時又是激動又是詫異。
朱棣道:楊卿和郭得甘相熟嗎
此話一出,楊士奇頓時明白了什么,莫非是一個叫郭得甘的人推薦了他
可是他與這個叫郭得甘的是素未平生啊,為何要舉薦他
于是楊士奇的心里無限的感激起來,要知道,他本是默默無聞,若是沒有機緣,可能這輩子,一眼就可看得到頭了。
對于讀書人而,這種能夠無私舉薦自己的人,等于是給了自己施展抱負的機會,這說是再生父母都不為過。
楊士奇道:陛下,臣不知郭得甘。
朱棣依舊大笑:是嗎你不認識他,他卻認得你,說你乃是國士,今日朕這一試,果然郭得甘所非虛,這郭得甘……確實很有一套。
解縉在旁,心里五味雜陳。
朱棣隨即又道:天下竟有這樣的少年,真是讓人嫉妒,可惜啊……生子當如郭得甘也。
朱高煦:……
隨即,朱棣看向楊士奇:你近來還在翰林院負責太子侍講嗎
楊士奇有些難以啟齒,卻還是道:臣近來受太子殿下所托,為張安世講授經學。
朱棣一聽張安世,忍不住道:這個小子如何,有沒有長進
楊士奇:……
說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