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定了定神,端起茶杯,借著氤氳的熱氣,飛快地理了理思緒。
他想起自己那段跌爬滾打、最終在醫療領域闖出名堂的經歷,想起那些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又最終煥發生機的民營醫院,想起資源錯配的痛點和市場活力的迸發……一個大膽的念頭,漸漸在他心中清晰起來。
“林伯父,”李向南放下茶杯,手指無意識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輕輕敲擊著,發出篤篤的輕響,“您說的這個難題,核心其實就一個:公家兜底能力有限,老百姓需求又嗷嗷待哺,中間這塊巨大的缺口,光靠喊口號和換名頭,填不上。”
他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著林建州充滿希冀又帶著審視的眼神,字斟句酌:
“依我看,步子要穩,更要準。與其全盤推倒重來,或者小打小鬧不痛不癢,不如……選個點,試點突破。”
“試點?”林建州身體微微前傾,眼神銳利起來。
“對,試點。”
李向南點點頭,聲音沉穩下來,帶著一種超越時代的篤定,“就拿咱們燕京城來說。那些地段好、但效益差、管理僵化的區級醫院、廠礦醫院,就是現成的‘點’!與其讓它們半死不活地拖著,消耗國家寶貴的資源,不如大膽引入新機制。”
他頓了頓,拋出了那個在這個年代絕對稱得上驚世駭俗的點子:“跟我的念薇醫院一樣,嘗試——私人承包責任制!”
“私……私人承包?”林建州倒吸一口涼氣,瞳孔猛地一縮。
試點私人承包制醫院?
這九個字的分量,在1980年的夏天,無異于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
他有預感!
這是比李向南建立個人私營醫院更具有沖擊力的一種獨特方式!
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手里的茶杯,指節都有些發白。
“林伯父您別急,聽我說完。”
李向南語速不快,卻字字清晰有力。
“這個‘私人’,不是指找個個體戶胡來。而是通過嚴格的資質審核,篩選那些有真才實學、有管理能力、更有醫德仁心的專業醫療人才或團隊,賦予他們醫院經營管理權。
國家保留資產所有權,設定明確的公益目標,比如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低價甚至免費基礎醫療服務,同時允許承包方在完成目標的前提下,通過提升服務、拓展特色項目獲得合理收益。自負盈虧,壓力與動力并存!”
李向南越說思路越清晰,后世那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他腦海中飛快掠過,提煉出最核心的精華:
“這樣一來,國家甩掉了沉重的經營包袱,只負責監管和兜底基本公平;老百姓得了實惠,能享受到更靈活、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而那些有本事、肯鉆研的醫生、管理者,也有了施展拳腳、實現價值的舞臺!這叫……‘三贏’!”
石桌旁一片寂靜。
只有葡萄架上偶爾傳來一兩聲夏蟲的低鳴。
林建州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微張著嘴,眼睛死死地盯著李向南,仿佛第一次真正認識這個年輕人。
那份困擾他多日、壓得他喘不過氣的文件,此刻在他眼中似乎失去了分量。
李向南這番話,像一道撕裂厚重烏云的閃電,瞬間照亮了他眼前那條似乎無解的迷途!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