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周都尉不見了,我等需盡快入秘境支援。周元的突然消失,令身負護衛職責的禁軍將官非常擔憂。他們迅速調整手中持有的材料,想要趁機追入秘境之中。但他們不知道,那道色呈碧綠的旋渦已經停止轉動,竹君秘境的容納人數再次被補齊了。諸位將軍莫急,周都尉攻伐過多處秘境,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我等既無法追隨而入,不如安心等待。老道人雖然同樣心有疑慮,卻還是主動開口安撫武者將官。但他的話語起不了多少效果,兩位身負帝命的魏武卒,當即在周元消失的地方坐下固守。其余武者將官也在枯竹林中來回巡查,期待能像周元一般,意外進入秘境。與失去名義統帥,從而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的武者將官不同,周元面對的情況更為復雜。他接觸傳送門的瞬間,便進入了一處密集竹海。抬眼望去盡是枯黃竹木,天色晴朗、光亮透過竹葉縫隙投向大地,帶殼的灰褐色竹米,如泥土般沉積。那厚度甚至沒過了周元的腳踝,使他宛如站在流動沙丘之上,又像在落葉爛泥堆積的沼澤之地。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倒也問題不大。他有輕身御風術,能風行水上、墜而不傷,普通的地形問題并不能對他造成多少影響。他之所以感到問題復雜,是因為傳送門正對一條竹林小道。兩位身披竹甲、手持竹矛的壯碩青年,正客氣的勸他留下。朋友,既然來了便住下吧,我們這里衣食無憂,也無稅賦兵亂、官吏壓迫。你若愿意留下,當為我竹鄉之民,與我等共享竹君洞天。朋友,你既有幸尋得洞天福地,實乃天大運氣,豈可再退回凡世沉淪。不若留下共參竹君篆書,可得自在逍遙。面對兩位壯碩青年的熱情邀請,周遠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秘境內是不是有新生兒夭折了,你們是想讓我留下湊數吧。周元的話剛說完,兩位壯碩青年便勃然變色、來回踱步,有了發起攻擊的征兆。外鄉人你知道的太多了,要么速速離去,要么留下生活。否則竹君護衛盡出,定將你挫骨揚灰。周元看的清楚,兩位壯碩青年想發起攻擊,又擔心他突然返身離開,因此十分矛盾。就在此時,一位中年男子從竹林中走出,制止了兩位年輕人的舉動。竹欣、竹禾,你們二人退下吧。這位將軍有寶甲護身,不是你們能夠對付的。將軍安好,我等為竹鄉隱民,多年來從不犯外,靜心修習竹君所留篆書。將軍若想獻寶立功,此刻便可回去報信,若想一觀竹君篆書,探尋天地玄妙,便隨我等返鄉吧。將軍當知竹君篆書記錄秘聞,關乎到天地大災、秘境成因。若將軍率兵討伐,我等必焚毀書籍,讓先祖之遺物與我等隱民同歸天地。中年人在賭,賭周遠會對竹君篆書起興趣,從而離開秘境出入口。也賭周元會為了拓展秘境名額,突然擊殺他們三個。這樣他們就可以裝作瀕死逃入竹海,從而吸引周元的追擊。只要上述兩項達成一項,他們便能將周元引離秘境入口,從而找機會將控制他。他們最怕周元不管不顧的離開,將他們的存在昭告天下,使他們竹笙一族的轉化計劃受阻。但他們不知道,無比正常的他們,在周元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10級竹笙護衛、15級竹笙衛長他們明顯不是正常人類,卻有著正常人類的智慧,而且他們的衣甲也很奇怪,內襯為一層宛若蛇皮的白網。看到這些周元便想到了一種特殊植物,或者說是真菌。竹笙又名竹蓀、竹參,為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屬性面板還提示周元多了一個負面狀態。隱花附著,竹笙怪發動捕捉的前置技能,若竹類植物感染會使其衰敗加速。這些信息使他意識到,秘境外的枯竹林異常榮枯,應該與竹笙怪有關。如此看來,這些竹笙怪并不是對外界毫無了解,它們應該會定期出秘境收集情報。竹鄉夢園的竹林,應該是感染隱花菌后才會快速枯萎,達不到正常竹子六十到一百二十年的壽命。不知我等的提議,將軍以為如何竹笙衛長被周元的眼神盯得有些不自在,不由暗想自己應該沒有說錯話啊,為何此人毫無所動。正當它疑惑時,卻見那身著青紫寶甲的將軍,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幅畫卷。你說的竹君篆書我不知真假,但我很好奇,占據秘境名額的人去哪了,他們是被你們圈養,還是被你們供奉。我想大概是圈起來了吧,不然你們哪來的人軀可用。將軍在說什么胡話,我們不就是人嗎。竹笙衛長一邊微笑解釋,一邊示意兩名竹笙守衛動手。卻沒想到,隨著畫卷被甩動拉長,從中鉆出了三只手持長槍的龍蝦怪。這還沒完,只見那青甲將軍再次取出一面寶鏡,轉眼又提出兩位身材魁梧的木呆漢子。看來你是不會說了,那就讓我自己找吧。下一刻,明珠莊主揮撒毒砂、寒冰龍蝦挺槍直刺,周元換上更適合此地的流火弓,引弓發箭。不好,速入竹海。竹笙衛長看到此景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迅速遁入竹海打算逃生。但周元一方的輸出簡直太猛烈了,根本沒有它們躲避的空間。奇怪的是,竹笙衛長被射爆頭顱后,雖然立即倒地不起,但血條位置卻還在移動。寄生類的技能嗎,還善于隱遁地下。這些能很好迷惑人類武者的手段,在周元與隨從小隊面前根本不夠看。周元這邊靠的是觀察血條,隨從小隊則是攻擊判定、仇恨鎖定。因此三只竹笙怪根本沒有逃跑的余地,不是被寒冰龍蝦戳成冰晶,便是被周元清空了血條。看著面前能將人包裹的菌網,還有那三具皮開肉綻、千瘡百孔的尸身,周元終于明白了它們的寄生方式。此地如此兇險,祝公為何在散記中大加歌頌。難道隱民最初的生活狀態并不差,直到發生了某些變故,才導致現在的局面。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