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燭火搖曳,將三人的臉也照得忽明忽暗,三人的眼中卻多了一抹瘋狂。
受災的不止通府,整個臨海都有水災。
臨海的官員只在一開始分發了兩日粥,之后便再無反應。
臨海百姓怨聲載道,又聽聞通府竟還在發糧食,便更是怨氣沖天。
通府位置不好,耕地極少,百姓一直是最苦的。
而臨海其他地方多有耕地,總歸就有進項。
如今,通府成了直隸府,還一直有救災糧,他們卻餓得連鋤頭都拿不起來。
這番對比,便知臨海的官員如何不作為,而通府的知府又是如何一心為民。
如此好的知府,卻被刺殺了。
臨海百姓們聽到時都覺是謠傳。
如此好官都要刺殺,難不成是吃得太飽,想要體會餓肚子的感覺
等通府傳來有人反了的消息時,臨海的百姓都不敢相信。
他們這些餓肚子的人還沒反,那些吃飽了撐著的人反什么
待到通府城門緊閉,旁人無法進出,臨海百姓才終于信了。
徐直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臨海。
得知沈逾白被刺殺,他大驚,當即派人四處打探,終于知道事情原委。
原是通府傳出糧食吃完了,百姓惶恐不安,沈知府安撫百姓時,被一暴怒的百姓刺中胸口,血流如注。
刺中胸口,還如何能活
徐直悲切。
陛下足足讓他帶了五十萬兩白銀前來,卻終究還是趕不及。
之前沈逾白乃是在徐直手下任職,兩人可謂相處融洽,沒成想,再相遇卻是沈逾白早已遇刺。
徐直立刻找到都指揮使薛巖,讓其派兵前往通府鎮壓,薛巖卻是百般推辭,讓得徐直氣惱之下,便怒道:一旦通府淪陷,臨海還保得住嗎
薛巖當即沉了臉:徐大人,本官護衛的是臨海,通府已升為直隸,不歸本官管轄,徐大人是要本官違抗圣命不成
徐直幾乎是被趕出來的。
經此一遭,徐直哪里還能不知沈逾白在此地過得如何艱難。
當即便對沈逾白更是憂心幾分。
可那城門始終緊閉,縱使他是欽差,此時也無法進入。
城內,州衙后院,床上躺著一極消瘦的男子,赫然是孫同知。
他胸口纏著的白色紗布正一點點被血染紅。
大夫把完脈,便嘆息著搖頭:刺中背心,藥石無靈。
沈逾白一頓,還是道:勞煩大夫想想法子。
床上的孫同知連著咳了好幾聲,喘著粗氣道:大……大人……下官早已做好必死的準備……大人不必介懷……
沈逾白喉嚨有些發緊。
通府不知何時有了流,府衙準備的糧食已消耗殆盡。
三天前,府衙門口聚集了許多百姓,詢問救災糧的情況。
若非有心人刻意引導,流不會愈演愈烈。
此時必要安撫人心。
整個府城衙只有知府大人的話可信度最高,此事沈逾白避不開。
他一開口,百姓果然信服。
誰也沒料到,在百姓歡欣鼓舞時,會有人突然從人群沖出,對著他的胸口就是一刀。
因著軟甲的存在,刀尖只刺破點皮,刀就不能寸進。
鮮血依舊染紅了胸前的衣衫,百姓們驚恐四處逃竄,另一刺客趁機沖向沈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