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夫人這個話,不知道是在夸獎韓知節,還是在諷刺。
“在他決定離開燕都,跟著魯王去封地的時候,當時的朝廷并不是沒有挽留過他,他當初的同門都希望他可以留下來,到時候大家可以相互扶持,臣婦的娘家跟他的想法卻一樣,人為跟著魯王走,也算是一條出路……”
尹素婳想著,蔡家當時的那個格局,確實更加讓人敬佩。
“不過臣婦的父親和母親提出,妾室的子女,應該有嫡母撫養,臣婦在這里的產業,他們會幫忙照看,反正臣婦肯定也會跟著一起去封地……”
尹素婳說道:“這樣沒有問題,反正鋪面都在你名下,婆家人都不在了,娘家人幫你經營,是最為穩妥的……”
“老爺倒是沒有說什么,二夫人跑去跟老夫人一頓哭,說是臣婦總會有自己的孩子,將來若是她再生一個,那個時候臣妾還沒有,她再把孩子放在我膝下不遲……”
這種茶茶語,只要是不糊涂的家主,都可以做出判斷。
只可惜,人家是青梅竹馬,而且又是老夫人的內侄女。
“對于孩子,臣婦也不是真的想爭,不是自己生的,將來養大了親娘就在身邊,臣婦總是不忍心挑撥人家母子的感情。主要是鋪面,老爺沒有說什么,婆母卻覺得還不如直接賣了,之后換些銀兩直接帶上,將來在封地需要銀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這個老東西,還真是只螞蟥。
“最后兩家還是不太愉快,臣婦的鋪面轉讓了一半,另外一半交給了娘家幫忙經營,這個時候朝廷又出挽留,還提到了臣婦的娘家,不過老爺去意已決,就讓朝廷不太高興。”
“之后我們出發,因為要離開燕都,恐怕很久都要見不到父親母親了,加上那段時間的委屈,臣婦病倒了,家人派人來尋的時候,二夫人出面拒絕,就被臣婦的娘家人數落了一通,結果他們更是懷恨在心,朝廷也派人來追的時候,二夫人故意夸大其詞,讓蔡家成為了元老四的眼中釘,我們剛剛到達封地不久,就傳來消息,蔡家沒了……”
尹素婳聽著韓夫人把這些說完,并沒有馬上安慰。
她看著韓夫人的表情,從剛剛激動時候的急促,到最后再次歸于平靜。
“這些事,本來臣婦是不知道的,可是臣婦的侄子幸存了下來,并且輾轉到了封地,后來我們背著老爺見了面,他才把這些事告訴臣婦……當時臣婦正在猶豫,要不要把轉讓店鋪的那些銀錢都交給二夫人掌管,也是在那個時候,臣婦發誓,要讓韓知節走上高位,然后狠狠摔下來……至于老夫人,臣婦一定要讓她好好活著,然后看著自己的兒孫一個一個死在她面前……”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