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怪柴紹基目光短淺,那個時候,他正為了區里糟糕之極的財政狀況頭痛欲裂,類似長江生化這樣能夠按時完稅的“優質企業”,正是柴紹基眼中的香餑餑。柳俊以前不曾接觸到生化公司這一類的企業,對長江生化產生這么濃重的異味不了解。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來過鳳臺鎮兩回,可能那時候正當寒冬,廠里沒有生產,也就沒有聞到這股異味。
“梓易,停車!”
柳俊吩咐道。
薛梓易輕輕將車子靠在路邊停下。
柳俊走下車來,異味更加濃重了。
“這個不行!”
柳俊搖了搖頭,說道。
“是啊,長江生化公司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這幾年都莫名其妙的得病,好像村里的農作物和果樹,也都受了影響,收成下降……”
于懷信進一步解釋道。
事實上,長江生化造成的環境污染,于懷信是很清楚的。他在工委宣傳干事的任內,就曾專程陪同《玉蘭晚報》的記者來鳳臺鎮采訪過這個事情。當時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就很有意見,紛紛向鎮上向區里反映長江生化的問題,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區里對此事置之不理。村民們不服,個別膽大的,就給捅到了晚報社。
晚報社當時很重視,派了記者下來采訪,于懷信全程陪同,對整個事件了解得很明白。
柳俊便眼望于懷信,讓他做進一步的說明。
于懷信便將兩年前晚報社采訪的情況一五一十都說了。
“那后來怎么處理的?”
柳俊問道。
于懷信想了想,答道:“晚報給暴了光,引起了市里領導人的重視,做了專門的批示,要求區里抓緊處理,給群眾一個交代……”
“誰做的批示?”
柳俊打斷于懷信的話,問道。
“崔市長做的批示。”
柳俊點點頭。
崔福誠那個時候,到任不過一年多時間,威望完全沒有建立起來,這個批示會被執行到何種程度,可想而知。
“當時區里也比較重視,聽說還專門為此事召開過委員會議來討論。張書記的意思是長江生化公司是利稅大戶,又是區里主動引進來的,要謹慎處置。”
于懷信盡量回憶當時的情形,給柳俊做全面的解釋。
“怎么個謹慎法?”
“具體工委會議是怎么決定,我不大清楚,后來長江生化公司答應每年給附近幾個村子一定的補償費用,平均每個村,一年能有一兩萬塊錢吧。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不過……”
于懷信沉吟起來,似乎有些不好措辭。
柳俊看了他一眼。
于懷信便訕訕地笑了一下,說道:“后來,晚報的那個記者,聽說是受到了嚴厲的批評,說他給長河區的經濟建設人為設置障礙。”
柳俊一聽,雙眉揚了起來:“為什么?”
于懷信就不好怎么說了。明眼人都清楚,為了這個事,晚報的記者受到批評,可見王金根與長江生化的背景不簡單。單是長河區的張書記,并不能給晚報社造成這么大的壓力。
“走,去這個長江生化看一看!”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