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死氣
可是伴隨莎琳娜的漫步隨意詢問,耳力特別好的齊天林聽得最多就是前政府肯定應該推翻,主要是沒有馬上建立起來的新政權造成了權力真空比較煩,對現在民主跟自由倒是很滿意,因為實在是太自由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齊天林他們駕車在愛爾蘭路上行駛的時候,這是有中間隔離帶的雙向多車道高速路,要是當地人發現自己走錯了路,可以立馬就在街道上掉頭逆行……
這就是自由,沒有約束的自由,他們可以隨意的在車水馬龍的路面上停下車換輪胎、修水箱,最重要的是,他們把這當做是自由的標志,對由此而造成的混亂置若罔聞。
最好笑的就是對于美國人的態度,首先他們承認美國就是頭號世界強國,也是這個強國把整個伊克拉陷入到了中世紀的無政府狀態,讓這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在沒有公共設施、燃料、食物和醫療援助的環境中,那么接下來就是他們認為不是美國人不能讓他們過好。
他們結論就是美國人是精心策劃了這一切來懲戒伊克拉人,對這一點,幾乎每一個人都深信不疑,只是不知道這種懲戒到什么時候才能結束。
用齊天林的看法來說,就跟華國國內的輿論總是引導所有人都在仇視華國,只有華國本土才是人間天堂一樣的道理,大多數人都深信不疑。
所以莎琳娜的尋訪過程并沒有他們之前預想的那么緊張,除了她的英語只有少數居民能夠回答之外,一切都在一個看似比較平靜的狀態下進行,前后的四名槍手拉開了距離,盡可能的站在路口能夠看到不同的方向,防止突然沖出來的危險。
從上午十點過,這樣的走動探訪一直持續到中午,莎琳娜明顯有些意外的驚喜,非常享受這樣的行為:“我們就在外面吃過午餐再回去?”
齊天林搖頭:“您這個真的是運氣好,或許槍手恐怖分子爆炸男都在休息,您需要得到的已經得到,就不要太貪心了好么?”
莎琳娜雙手合十:“吃頓飯!就只是吃一頓飯,好么……喏,就在街角那個餐館,看起來挺熱鬧的樣子。”演員嘛,擺點可憐狀真叫一個駕輕就熟,無論眼神還是動作都如絲如扣。
齊天林無奈:“換一家吧……人多就容易成目標,那一家人少一點,也不在街角,街角才是最危險的。”兩面臨窗就很容易被選擇為攻擊目標,因為更容易看清楚里面的人。
于是蒂雅跟那個小黑妞就陪著莎琳娜走進了這家看來破破爛爛的飯館,門口隨意的在路邊烤羊跟燉羊肉,齊天林等四人就這么散開在街兩頭跟飯館門口及對面,跟當地人似的這么隨意的蹲在地上,警惕的打量周圍的狀況。
蒂雅就在微型耳麥里面現場直播她們豐盛的午餐,那個小黑妞被她指使著貼在莎琳娜的身邊,打開麥克風,讓齊天林隨時能聽見莎琳娜說什么。
人就是這樣,縱然再艱難,再混亂的局面之下,總會有人開始做買賣,民以食為天,飯館也永遠都是最早開始恢復的,這么多年了,巴格達可以說早已經形成自己的生存模式,著名的卡巴烤肉跟庫茲燉肉伴隨著偶爾零星的槍聲就這么被端上來……
莎琳娜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吃,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的頭巾,那里卡住了一部專業的ct1080p高清頭戴式運動攝像機,鏡頭很小,從那個頭巾的縫隙這么靜靜的記錄著外面的場景,這也是齊天林勸說她不要攜帶照相機拍攝的結果,這樣的行為更不容易引起圍觀和反感。于是從莎琳娜就在心滿意足的慢吞吞保持頭部穩定的狀態下進餐,耳邊聽見周圍食客們的聊天,她顯然能聽懂一些阿拉伯語,但是不全明白,偶爾還要問問蒂雅,這姑娘就是對英語一知半解,交流就很有點一知半解……
不過隨著整個飯館的人都稍微站起身看看,又坐下的行為,肯定會引起莎琳娜的注意,她把頭也轉過去,看著那個窗外的身影,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的身影……
一臉的木然,有點拖沓的順著街道中間行走……
已經回到座位坐下的食客們議論紛紛:“你確定?這只小流浪貓被扣上了炸彈?”
“前幾天我就聽說了!”
“應該是那邊街道的吉哈達搞的事情,反正這孩子也沒了爹媽,成天小偷小摸,上了他們的當,他也成了吉哈達……”
“那這是朝著大院那邊過去?待會兒又要聽見爆炸?那我待會兒還是還回去把我的鋪子關門好了,免得又有什么混亂……”
別的不一定都能聽懂,爆炸,炸彈這樣的詞明顯莎琳娜是明白了,三兩下就處理完吃食,帶著倆個小妞出來,一臉的焦急都被掩藏在頭巾下,但是那雙眼睛還是流露出來,一看見齊天林就伸手拉住他:“救救,救救那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