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晚上8點!
~~
所有美軍系統應該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個有些出人意料的戰損消息!
裝甲部隊返回的是喀布爾東北部靠近山區邊緣的一個大型美軍基地,平時在這里駐扎的人數都不到三千人,前幾年最高峰的時候,一萬多人是常備人數,很多喀布爾和阿汗富北部地區的美軍都是從這里集散出去的。
現在因為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部隊都從北面邊境撤到鄰國,很多換防的部隊也接二連三的離開了阿汗富,留在這里的除了后勤保障掃尾的多個軍種輔助部門,就是以特種部隊為骨干的各種精銳團體,所以特點就是人少卻隸屬于更多的不同部隊。
但是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寬敞的軍營內操場上……
因為是利用荒漠上的平坦地塊直接構建的軍營,除了外圍防止汽車炸彈的水泥鐵絲網圓柱墻勾勒出一個巨大的方框,內部就是用木板房和帳篷搭建起來的各種營房,為了保證安全,和機場保持了一定距離,免得被同時襲擊,所以這邊主要是停車,以前能停數百輛悍馬以及裝甲車的操場非常巨大,但今天,車輛少了很多,空蕩蕩的巨大操場上,讓數千名武裝士兵也顯得稀稀拉拉,無比荒涼!
順便說一句,那些搭建營房的木板都是從美國國內和歐洲空運而來的,因為阿汗富本地沒有這么多木板,十來年前的美國財大氣粗到何等地步?
但現在的氣氛,真的有些衰敗……
能讓氣氛更加低落的,當然就是那些隨著不少人戴著的耳機里面播報方位,魚貫而入的車輛,所有人都從公共頻道里面得知,游騎兵的一個連隊在撤離前進基地的時候遭到了覆滅性的打擊,傷亡極為慘重!
美軍歷史上當得起慘重二字的事例也太多了,從二戰到朝鮮戰場,再到越南戰場,隨后的伊克拉戰場,一次次都有過比這更加慘烈的結果,這幾十個人的倒下,從數量上來看,真的不算什么。
但是要看是什么時候……
二戰那是常勝軍,死得再多,最終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保證了美國成為二戰的最大贏家,一舉奠定了全球第一強國的地位!
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更加慘重,成編制的被消滅,被失蹤,但是美國人自己的國家依舊強大,依舊能夠全身而退,在朝鮮半島依舊能駐扎重兵,控制區域,現在也在重新進入東南亞,謀求對這一地塊的話語權。
伊克拉呢?
已經意識到是個戰爭泥沼的美國人退得還算干凈徹底,除了把一個潛在的大型反美國家搞得千瘡百孔,無力反抗,自己卻收獲了更多反抗跟軍人的尸體。
最后才是阿汗富,經濟危機的頹勢已經越發明顯,撤軍不光是從政治意義上必須執行,就是經濟上也不得不這樣做,打不起這種用金錢堆砌起來的戰爭了。
最關鍵的是,這時候,真的連軍方和政客們都無法再用美國人最喜歡的那種義正辭,充滿煽動性的豪壯語來鼓動這些軍人了,戰場上無法獲得實際的控制跟勝利,經濟上沒有看見復蘇的跡象,任你說得天花亂墜,軍人和民眾都在注視著這些尸體!
是的,尸體……
新聞媒體是長期有人駐扎在這樣的大型軍營基地里面的,而且只要通過了軍方新聞官的審查,也是允許拍攝一部分鏡頭的。
今天這樣的狀況,軍方原本已經盡可能的禁止新聞媒體前往,這樣容易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的事件,的確不方便讓新聞媒體傳播,但是消息傳得太快了,就好像之前黑格爾被路邊炸彈襲擊,之前的支奴干運輸機上的海豹特種隊全軍覆沒等等消息,都明確無誤的通過各種渠道先于正式消息傳遞上網,傳播回國乃至全世界,與其說等謠四起,各方到處查探,最終經過請示美軍駐阿汗富司令部,決定還是正面開放這次事件采訪,并同意事件新聞發布會的進行。
所以在數千雙眼睛和數十個鏡頭的關注下,四輛裝甲運兵車和十二輛mrap輕型運輸車帶著滾滾的塵土駛進軍營大門,順著兩邊人群的靠近整齊的一字排開,卻有些奇怪的打開門,沒有一個人下來。
裝甲運兵車的車門是尾部對開雙門,距離地面要矮一些,而后來才設計投放,專為躲避地雷爆炸物的mrap的車門就是駕駛座跟一般越野車差不多,尾部后門特別高,五級臺階放下來的階梯門就跟美國總統的直升機舷梯門差不多,可陸陸續續的都打開,卻沒有人出來,沒有人探頭探腦。
直到第二輛裝甲運兵車的尾部跳下來一名上尉,快步走到第一輛車的尾部,先把步槍和迷彩軍裝拉了一下,才面對車內非常正式的行一個軍禮,一直把手放在軍帽側面都沒有放下,直到其他車輛陸陸續續都有人跳下來,都朝著這部車行軍禮……
觀看的軍人占了絕大多數,沒有遲疑,沒有嬉笑,接二連三的整理自己身上的軍服,把原本有些吊兒郎當的槍械和腰帶整理好,就跟著行禮,因為戰友的舉動,證明那里有值得敬禮的緣由。
一名美軍士兵從車內跳出來,他的雙手上抱著一具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