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變化
美國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個經濟的問題。
美國的確是還是全球第一經濟強國,但這個強國已經是建立在大部分虛擬經濟的基礎上,通過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獲得的,國內開銷太大了,而為了維持這種美元主導地位,又不得不窮兵黔武加大軍費投入,壓制各種蠢蠢欲動的新興經濟勢力,如此下去的惡性循環,就導致美國經濟入不敷出。
錢不夠用,仗著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就使勁印,把紙變成美元,就能靠借錢過上一如既往的好日子,其他國家也不得不為美國輸血,這中間美元匯率之類的知識就很復雜了,但簡單一句話,每印一美元就得由美聯儲發行一美元的國債,美國十多萬億美元的國債就是這樣賣起來的。
華國日本的確是美國國債第一第二的國家債權人,其實也只是為了賺點國債利息,誰叫美國的地位是最高,利息比較穩定不會違約,當然也是為了用買美國國債加大對本國貨幣的保護,總而之也就被綁到了美國這艘船上,經常有媒體在說美國國債出問題,受損失的就是華國,其實這話有點斷章取義,華國的確是美國最大的國債債權人,但這是個文字游戲,是單一國家級債權人,美國自己國內持有了三分之二的國債,華國那點,不過百分之十都不到,大頭還是美國人自己遭災。
不管美國人自己怎么粉飾太平,這種不健康的經濟架構終究是飲鴆止渴。
齊天林近乎于蠻橫的看法就是推平這一切虛擬經濟重建,就好像他在索馬里或者利亞比做的那樣。
這當然是天方夜譚,那些小國家的金融體系近乎于沒有,重建也無所謂,但美國……全球一百六十萬億美元的虛擬經濟泡沫,大部分都在美國,要知道現在每年全球的實打實生產總值只有四十萬億左右,這才是最大的泡沫經濟。
可以想見,美國如果想推翻重建,幾乎等于亡國,那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幾乎所有美國總統上臺都想做點什么卻最后無能為力的原因。
赫拉里也想做點什么,但依附在美國金融體系上面盤根錯節的利益巨頭們怎么可能松口?
羅爾斯柴德爾家族同樣也不可能!
由此延伸出去的支持民主黨的摩根家族、支持共和黨的洛克菲勒家族,乃至林林總總各種新老家族暴發戶,這些既得利益者們怎么可能放棄自己的所得?
戴維表達的意思不過就是能接納科巴斯保羅,成為大家的一員……
嗯,以齊天林擁有的財富和創造財富的能力,的確也有資格進入這個頂級團體,強勢的保羅卻要聽聽外交協會對赫拉里的意見以后,才能決定是否加入。
戴維打開會客室里的一臺壁掛電視,會場里面的過程盡收眼底,想來剛才戴維也就是跟本杰明一起在這里看到齊天林的表演過程。
依舊爭得有些厲害,已經投入到非洲的經濟體和比較認同赫拉里追求改變的學者跟頑固的保守派分庭抗爭,吵得不亦樂乎!
戴維有些意興闌珊的指指畫面:“其實坐在這里的,也都是每個利益團體的代人,跟國會的斗爭有什么區別?這已經背離了當初建立這個體系的初衷。”
齊天林也冷笑:“那時候可沒核彈,也沒有互聯網絡,這幾乎是兩個不同的社會形態了。”
戴維看看他:“我們能長久的屹立于世界頂級家族中不倒,就是因為我們不封閉,懂得經營投資……”
齊天林不客氣:“但你們對異見學說壓制也不遺余力吧?”
戴維不否認:“為了保證……嗯,就是為了不這樣吵吵出個亂七八糟,或者走偏方向,必要的獨裁是必須的,這本來就是cfr的根本思想,不是么?”
齊天林聳肩:“但關鍵就要看這個獨裁者的思路是不是正確了……”
戴維凝視畫面不語,或許這些沉浸在經濟里一輩子的人,更明白個中關竅。
隨著會場里面砰砰砰的幾聲敲擊,辯論時間已到,還是跟大多數國會政治辯論一樣,表決是最終的手段。
但顯然這一次,意見的背離相差太大,拒絕改變和接納有可能帶來動蕩的赫拉里的部分協會成員們表示絕對不可能接受,就算是因為表決得出了結果,他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這樣有些違背之前協會傳統的做法,又讓其他人感到很惱怒。
可就從剛才的辯論中,就能看見,一旦提出可能改革開放新的思路,學者們大多數都傾向于自己能揚名立萬的開創點什么,而相當一部分美國傳統經濟商業利益集團都跟隨非洲戰略計劃進入了,更是吵嚷著應該徹底的在非洲試驗新的金融形式,改變目前有些病入膏肓的美國金融結構。
理事們出奇的沒有制止或者跟著吵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是沉思聆聽,就是幾個人相互交頭接耳。
戴維拍拍自己的座椅扶手起身:“這就是你帶來的變化……年紀大了,我不著急,還是最后看看他們的商議結果,我要的是猶太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美國的利益繼續穩定強大!”
這兩條底線,幾乎就說明戴維也還是屬于保守派,也不可能允許太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