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嚴陣以待
實在是五角大樓內部,已經把四個步兵師的情況,定義為被圍困了。
美軍在近代戰爭史上過萬人被圍困的事情,僅僅發生過一次,101突擊師二戰被德軍圍困在巴斯通,因為嚴寒大雪導致制空權和空中支援喪失,最后雖然在天氣恢復以后重新打通關聯,被巴頓將軍給救出來,但還是損失慘重。
所以在國防部內部,已經把這次的被圍困跟巴斯通相提并論,卻沒有誰敢說自己前往救援,因為實在是這一回不再因為天氣原因,迄今都還看不到恢復制空權的把握,誰敢去?
唯有齊天林這個地頭蛇可能敢搏一把!
開放的陸軍內部訊息上,齊天林終于看見部分偵察衛星勾勒出的情形。
海港城市蒙巴薩距離首都五百公里,距離坦國邊境線只有六七十公里,當時為了方便進攻坦國,建立的近海基地就選在這里,現在反而成了坦軍方便攻擊的劣勢!
甚至不用過邊境線都能用榴彈炮轟擊,只是那些制導炮彈明顯也來自華國。
兩條挨在一塊的標準軍用跑道和四條等級略低的野戰跑道都被炸得到處是彈坑,連越野車都沒法開,更別說起降飛機,一面是海,一面是邊境線,這都方便了坦軍只需要守住另外兩側,就能圍困美軍的現實!
實在是一開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會被圍困的可能性,真是兵家大忌之地啊!
不過說回來,美國近二三十年的戰爭中,真沒顧慮過這種可能性。
往首都內畢羅是第一選擇,輕步兵師還是具有相當的單兵作戰能力,苦戰三天,勉強派遣特戰分隊跟首都取得了聯系,付出數百人的傷亡,卻被暴風驟雨般的坦軍用空地協同的方式,硬生生掐斷,然后又退回蒙巴薩周圍失去聯絡,無論彈藥還是食品飲水都應該非常緊缺了。
容不得華盛頓的政客們再啰里啰嗦的爭吵,也許這才是赫拉里說要放下一切爭論,先決定一戰的原因。
可過去的二十四小時,只是更加膠著,整個非洲北部都是空戰和防空導彈,唯有東面的迪哥加亞西空軍基地能做出支援,不過那個直線距離也在四千公里之上,但這僅有的一點支援,隨著一艘華國潛艇在的哥加亞西基地周圍被聲納發現,也變得風聲鶴唳起來。
沒誰規定這場游戲中,華國人會不會襲擊美國海外基地,更何況這個基地還是屬于英蘭格的領地。
又是英蘭格!
白宮和五角大樓以及中情局似乎都有一種疑神疑鬼的情緒,英蘭格總是若隱若現的出現在一系列事件的背后,難道……
有點不敢想,但又覺得不可能。
所以在肯亞尼美國人甚至沒有主動向英蘭格人求救,畢竟這里是英蘭格人剛拿下的地方,雖然撤走了軍隊,但是數十年在這里的經營還是留下不少資源,雖然在戰爭中幫不上忙,但聲援一下都沒有做出。
陸軍部甚至動用過無人機來試探攻擊,結果據說華國人也有,這個美國曾經打算作為軍隊發展主要方向的技術,現在看起來華國人似乎也不落后,而且華國人那種異乎尋常的輕工業山寨能力讓他們能更廉價更批量的生產這些東西,反正華國也不在乎是不是很精巧精密精確,能達到目的就成。
這一點簡直就跟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
美國人開發無人機技術,是為了替代飛行員不可能連續幾十小時工作的弊端,更是為了避免飛行員像越戰那樣在敵后被俘造成輿論壓力。
華國人什么時候在乎過自己的戰俘?至于連續作戰,用人海戰術輪軸轉就是了,現在更是把無人機也用飽和戰術來圍攻美國的高級無人機,直接團身而上的撞毀,就算攜帶了導彈的無人機又能抵抗幾架?
所以一萬五千多名只有輕武器的美國大兵被各種裝甲車輛和戰斗機圍困在方圓二十多公里的范圍內,還說不上很密集,不至于隨便開一炮就能命中的密度,但坦國除了反復加強圍困,并不急于剿殺,這讓國防部跟被困軍隊之間斷斷續續的通訊都覺得很費解。
齊天林卻心中有點端倪,這就是個圍點打援嘛,華國軍隊最喜歡搞這個,以前解放戰爭就玩得極為嫻熟了,各種升級變形版本層出不窮,現在不過是在整個非洲范圍內搞這一套,機動性極強的空軍拖住了各種援軍,導彈也防范了海上艦艇,就是要在這樣的局面中慢慢消耗周圍的海空軍?
但他又沒把握判斷華國能支撐多久,畢竟現在看起來華國這種優勢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他把這個疑問直接拋給了陸軍參謀長,直不諱的說出自己判斷:“我只是說我的看法,不影響你們判斷,那我就等著你們的消息了,如果能在國會通過,我就過去安排盡可能救援接應,起碼從首都的方向組織一萬來人的牽制行動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