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瓦解
美國地面部隊其實就是兩部分,被稱為基石的重型裝甲部隊為主體,譬如第一裝甲師,然后輔以空降傘降部隊作為尖刀,就以82空降師和101突擊師作為代表,和華國把空降部隊歸屬在空軍不同,美國是一直把空降部隊作為陸軍輔佐或者開路先鋒來用。
但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華國軍隊又是講究戰區歸屬,也就是某個作戰區域獨立成塊,所有屬于這個戰區的部隊無論海陸空,統歸這個戰區指揮部管轄,沒有軍種之分。
這一點似乎又比美軍內部實際上的軍種之爭又要好點?
實際上這些東西都要由戰爭來驗證。
101突擊師幾乎參與了二戰以來美國所有對外作戰行動,總是排頭兵,戰斗力和經驗豐富可想而知。
在他們眼里,101師是戰無不勝的,就算現在沒了賴以生存的直升機裝備,論步戰,依舊是最強的,面對非洲大陸的軍隊,縱然有那么一點點華國軍人混跡其中,也無法阻擋他們的實力!
可美國人忘記了,他們鼓吹強調的軍事科技,不光是他們才擁有,也忘記了當美國人在最高精尖科技的階段獨占鰲頭,賺取最大經濟利益時候,相對廉價的民用科技才是華國人的天地,從拉開點的歷史來看,也就是好像當年民用科技產業健康全面的美國,對上只重視重工業軍工產業,忽略了民生輕工業的蘇聯。
二十多年的時間,華國人悄無聲息的把自己頂到以前美國那個位置,看上去依舊是制造業全球第一,依舊是最具科技創造力的美國,實際上已經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位,他們最為驕傲的產值都集中在金融衍生品和過于精尖的東西上,就好像太過精美的瓷器。
而華國人就是鐵錘!
遍布荒野,卻按照編隊有條不紊沖鋒的101師官兵,讓師長威特福德似乎想起什么,但也就是一閃而過。
似乎黑暗的那個角落并沒有馬上被填補起來,兩百米的開闊地帶沖擊雖然一直都有其他方位的射擊,但很明顯,伏擊方也只有輕兵器,之前美軍偵察兵也確認沒有裝甲車轟鳴的發動機聲,現在大家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
這似乎就是個生命的缺口,一些其他突擊小隊都不由自主在通訊頻道里面捕捉到這個訊息,都朝著這個方向靠近,人多力量大的心理暗示讓多個連排級指揮官都默許了這種集中。
威特福德隱約覺得不妥,剛抓起自己的通話器喊出一個番號:“187團……”他心中就一片黑暗:“宿命!”接著天空中傳來一片尖利的嘯叫聲!
炮擊!
原本挑選夜間突擊,就是為了躲避坦軍的坦克裝甲部隊,而這個北面的突破口更是遠離邊境線的那些榴彈炮陣地,早就超過了射程之外啊?
對于作戰經驗豐富的美軍來說,這幾天的炮擊不但是對方在標定試射,也讓他們從彈著點聲音以及飛行時間充分判斷出這應該是華國淘汰給非洲的152榴彈炮,用卡車拖拽的那種,不具備較強的轉移陣地能力,更是對現在近百公里的距離早就超出了射程!
炮彈是可以用增程彈擴大射程的,一般這種二十多公里左右射程的榴彈炮勉強加到近百公里不是不可能,但彈著精度會大大下降,對于雙方陣地只有百余米的差距,誤傷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
所以美軍才急于沖殺到對方陣地,膠著在一起,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力!
但威特福德仰起的頭只讓心中一片哇涼,因為空中的炮彈帶著耀眼的尾焰!
該死的華國人!
又一次用狡詐的平民科技解決了戰斗!
這就是幾乎只有美、俄、華三國才成熟掌握的制導炮彈技術,在不改變發射炮的前提下,炮彈卻帶了點導彈的特征,說起來和制導火箭彈差不多,其實技術難度和實際應用復雜太多了,因為炮彈的膛壓和高速旋轉都是火箭彈不具備的,美國人是覺得這個技術有點雞肋,難度大,意義小,不算很高級,同樣的目的自己也能用更高級的火炮和初級導彈實現,并不是很專注的停留在這里,去追求更高的目標了,就俄羅斯人和華國人專心的結合自己太多老式火炮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了這一塊,而其他歐美國家都因為沒那么老式身管火炮就更沒在這個領域發展。
但在今天……
就憑這一樣,徹底擊垮了101師187團的全線攻擊!
就好像63年前,這個美國王牌團在韓戰那個叫上甘嶺的地方,被滅團,這一次幾乎是命運的召喚……
重演了!
那一次,僅僅是因為一個華國新兵早起尿尿,發現了集結準備進攻的187團,加上一個華國團長靈光乍現的判斷,劈頭蓋臉的火炮接連三天砸在一個山溝里,硬生生把個4500人的187團窩囊的尸橫遍野填滿山谷,最后不得不去日本偷偷整編重新填滿人手才謊稱剛參戰,掩蓋這個美軍歷史上最難看的傷疤。
而這一次……
用無人機在高空用熱紅外感應器尋找敵軍隊伍,再發射激光引導波束指明方位,在這個區域沒有gps導航定位和完全制空權掌握的前提下,用激光制導炮彈,精確的控制在30米誤差范圍內,轟擊美軍!
順便說一聲,美國人當時搞這個項目,一起步就要求10米精度,后來覺得10米都太顯不出自己的能力,但炮彈畢竟不是導彈那樣完整的動力系統,不好控制在幾米范圍內,就沒興趣搞了。
其實,那幾十米……真有必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