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華大學的留學經費是0元,而今年直接獲得庚款后,清華留學經費是多少呢?
695060元!
接近70萬大洋啊!
清華大學一所學校的留學經費開支,就是政府撥款的7倍多,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經費如此充足,留學生的待遇自然更好,根本不用再打工就能完成學業。因此全國最優秀的學生,都跑去申請清華留學經費了,申請“周赫煊留學基金”的屬于稍弱的那批。
不過清華大學優先考慮自己學校的學生,而且都是保送名額,外校學生能夠申請到的屬于鳳毛麟角。
周赫煊和蔡元培各自講話后,周赫煊過去和學生們逐一握手,他不停地說道:“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學生謹記!”留學生們面色凝重而激動。
握手完畢,周赫煊又走向旁邊那幾個公派黃埔軍校生,笑道:“諸位長官,我也來為你們送送行。”
“不敢,”一個軍校生踏前兩步,恭敬的向周赫煊敬軍禮,“在下陳介生,黃埔四期步科,見過周先生。”
“你好,希望你能在德國學業有成,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周赫煊說道。
陳介生跺腳立正:“不敢有一日倦怠!”
這個陳介生可不簡單,他乃是國黨四川黨務指導委員,相當于國黨的四川省委常委。可惜四川軍閥眾多,聽調不聽宣,他這個省常委沒多大實權。
陳介生顯然很受常凱申重用,這次去德國攻讀經濟學、統計學和國際公法,后來成為復興社(藍衣社前身之一)柏林分社的負責人。歸國后成為國黨中央黨部教育處處長,在復興社、三青團和中統都身居要職,屬于民國“錦衣衛”系統里的實權人物。
能被公派留學的黃埔軍校生,屬于國黨重點培養對象,沒一個是吃素的。
這不,周赫煊第二個握手的叫俞大維,這人并非黃埔軍校畢業,但卻是哈佛博士,陳寅恪的表弟,曾國藩的外曾孫。他這次是去德國讀軍校的,還擔任中央軍商務專員,負責向德國采購軍事裝備。
“周先生好,我經常拜讀你的《菊與刀》。”俞大維就要隨意得多,行舉止不像陳介生那么刻板。
“俞兄你好,以后有空多多交流。”周赫煊笑道。
抗戰期間,俞大維是管國軍兵器裝備的,后來還牽頭研發原子彈,并派多位科學家赴美學習(其中包括華羅庚、李政道、朱光亞)。只是國黨沒那么多錢來搞科研,俞大維的原子彈計劃只能擱淺,倒是為新中國造原子彈貢獻了人才。被他派去美國學習的朱光亞,就獲得了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周赫煊把留學生們都送上船,才打開那份留學基金名單。這些人他大都不認識,但也有幾個比較熟悉的,除了童第周外,還有一個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叫聶耳。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