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幺每天跟著魏水生回到家,沒敢也沒有心思再纏著哥哥們出去玩,她這顆心七上八下,沒法再象前些日子那樣安寧喜樂。
………………
李宗梁和魏水生聽了李小幺關于對柳娘子和黃遠山的擔憂,雖說不相信黃遠山能使出什么壞來,可柳娘子只要看到李宗梁,就盯著他哀哀怨怨不轉眼的看,李宗梁被她看的心里發毛,渾身不自在,小幺不說,他也想換個地方住。
連著幾天,晚上吃了飯,李小幺和李二槐在家,李宗梁就和魏水生就悄悄出去,到處看房子,打算趕在月底前搬出去,這樣就不用一個月交兩頭房錢。
連找了十來天,兩個人看中了和這兒隔了七八條街的一個院子。
極小的一間院子,主家是一對老夫妻。老夫妻自己住了正屋,要把三間東廂租出去掙些錢貼補家用。
這個小院清靜,離大雜院又足夠遠,價錢也公道,李宗梁和魏水生都非常滿意,隔天又悄悄帶李小幺過去看了,付了定錢,準備月底搬過去。
幾個人嘀嘀咕咕的商量,搬家這事,一定要瞞過柳娘子,可沈婆子那里,怎么著也得交待一聲。
李宗梁買了一塊料子,傍晚,帶著李小幺過去和沈婆子說了要搬家的事。
沈婆子滿心的難過和不舍,可柳娘子的事,她也看在眼里,知道不好留,也不能留李家兄妹再住在這個院子里。只糾結著想跟著搬過去,可她在這大雜院里住了七八年了,做活也做出了小名氣,每天坐在家里接活就行,要是搬了,這活可就都沒了。
沈婆子到底沒敢跟著搬過去,只拉著李小幺一遍又一遍的交待:時常過來看看她,衣服鞋子的,不要找別人,只管來找她就行。
………………
離月底還有七八天,一天正午,太平府最熱鬧的時候,幾個吳國內侍被十幾個北平國的護衛護在中間,身上又是血又是土,風塵仆仆的沖進了太平府,一進城門,幾個內侍就號啕大哭起來,北平國的護衛卷著響亮了鞭花,大聲驅散著人群,護著內侍沿著繁華的御街,一路喊著叫著哭進了宮里。
太陽還沒落山,福寧公主和駙馬蘇子誠的隊伍在吳國邊境被梁國截殺,蘇子誠傷重暈迷,福寧公主落到了梁國人手里的信兒,就風一般傳遍了整個太平府。
傳極其詳細,說梁國人是早就埋伏下了,蘇子誠拼死護著福寧公主,可惜寡不敵眾,重傷暈死,福寧公主就被梁國人擄去了,如今福寧公主下落不明,蘇子誠暈迷不醒、生死未卜……
李小幺窩在長豐樓柜臺后的角落里,凝神聽著大堂里各式各樣激憤慷慨的議論聲。
這些太平日久的富人窮人們,個個摩拳擦掌,恨不能立時發兵梁國,奪回他們的公主,為他們溫潤如玉的駙馬報仇。
可這些信兒,是從哪兒傳出來的?正午時候,她親眼看著那些護衛和內侍從長豐樓前奔過,到現在,不過一兩個時辰,這事的前因后果,就傳遍太平府了?這樣的事兒,枝葉俱全,怎么傳出來的?
李小幺想著智靜的話,這蘇駙馬,先是遇刺,這又被人搶了媳婦,看這樣子,他是倒霉到家了,他倒了霉,吳國誰能得益?
那刺客,逃進了太平府……刺客不應該往山高水闊的地方逃么,怎么要往太平府逃?這個刺客,也不知道現在抓住了沒有……
李小幺聽了大半個時辰的閑話,悄悄離開長豐樓,心事重重的去找魏水生喝茶看書去了。
隔天,傳更盛,仿佛人人都是親身經歷的那個人,個個激動的描述著梁國人如何埋伏,駙馬如何帶傷拼死保護公主,嗯,駙馬之前是遇過刺的,受了重傷!果然是早有陰謀啊!
除了這些,北平人的熱血也讓他們激動不已,北平人如何憤怒、如何哀傷著他們的皇子和皇妃,如何已經點了兵,殺進梁國報仇去了,咱們吳國百姓,怎么能被北平蠻子比下去呢?
李小幺心里的不安越來越濃,被擄的是吳國最受寵愛的公主,是吳貴妃的愛女,吳國,也會宣戰嗎?
太平府如今滿城激憤,戰意盈天。
聽說太學生已經泣血上書了。這樣的奇恥大辱絕不可忍、絕不能忍!吳國之國威絕不可犯,要戰,要滅了梁國,要投筆從戎,要振奮國威,要如何如何……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