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技術水平,卻并沒有像她越來越驚艷的容顏一樣,在冰場上閃耀。
而那些原本沖著她的天賦和潛力而關注她的冰迷們,要么默默地離開,要么轉變成了她的“顏粉”。
“也不要對寧寧要求太高啦……她真的一直有在努力!”
“我們寧寧就是要做漂亮姑娘里最會滑冰,花滑運動員里最漂亮的那一個!”
“寧寧最好看!那些說寧寧不努力的人你們沒有心!她腳踝一直有傷,很多動作不敢做了,嗚嗚嗚嗚好心疼……”
——以上,都是顏粉們的慣用話術。
也就是說,只要稍稍了解花滑,了解寧馥的過往經歷,也便該知道,四周跳是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動作。
更何況……距離寧馥宣布退役,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
這半年里,這位曾經的花滑天才少女營銷沒少買,熱搜沒少上,忙于在各種節目和公共場合打醬油刷存在,誰知道她分給訓練的時間,還能有多少呢?
其余八位選手也不由得將目光投了過來。
他們中自然有做過功課的,更有愛好花滑的素人,因此哪怕羅思雨的語氣無比輕快,“跳三圈”“跳四圈”說得仿佛和小娃娃跳房子一樣輕松,旁人心中,卻也多少明白這個“請求”的難度。
羅思雨這是要和寧馥杠上了?一個背靠星愿,一個依仗華騰,這才錄制第一期,就要開始較勁了么?
沒人愿意去趟這個渾水。
而且……他們也想看熱鬧嘛。
***
羅思雨的唇角彎起愉快的弧度。
她好整以暇地等待著寧馥的回答。
而現場導演也有些興奮地搓搓手,示意工作人員不要去打斷他們。
——節目想火,除了創意和梗,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嘉賓選手之間的爆點啊!無論是什么類型的節目,人與人的關系,永遠都會成為觀眾聚焦的要點之一。
只要她們背后的兩家公司沒找到自己鼻子底下,這兩個姑娘之間怎么發展,導演可管不著。越有看點,他才越是樂見其成呢。
寧馥脫掉了外套。
一旁立刻有個男孩把她的衣服接過,眼睛亮晶晶地望著她,露出滿懷期待來。
寧馥朝他道謝,目光不經意地掠過周遭的“觀眾”們。
她從他們的臉上,分辨出許多情緒的成分。
有幸災樂禍,有好奇興奮,有冷淡無感。
她注意到教練沈一城也在看她。
——他應該是最知道她“底細”的人了。但沈一城也沒有開口阻止,沒有像剛剛那樣,戳破羅思雨的面目,為她出頭。
寧馥便知道,羅思雨是想為難她。
沈一城也想。
只不過羅思雨是處于某種莫名其妙的競爭意識,而沈一城……
——她必須在國家隊的教練面前,完成這一跳。
完成她五年前,未完成的,此后也沒有勇氣完成的動作。
***
寧馥脫下外套后,做了簡單的熱身,然后繞場滑了幾圈。
花滑的基礎步法和跳躍動作,都還牢牢地貯存在她的腦海里。
就像一本落了的灰的書——
隨著寧馥現在的每一次滑行,書頁上的灰塵被一點點拂去。
而閱讀這本書的人,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將身體的本能和自己的精神、意志,融匯在一起。
又熟悉了片刻,毫無預兆地,寧馥一個轉三,接一步,勾手三周跳。
完成。
落地瞬間右腳外刃向后滑出,她的動作舒展,如同一只掠過積雨云的飛燕。
所有人,都延遲了幾秒鐘,才反過來“跳三圈”,已經完成了。
有人小小地歡呼了一聲。
但寧馥還沒有停下。
歡呼聲立刻被吞進肚子里。大家都意識到,接下來,寧馥要挑戰四周跳了。
沈一城的瞳孔緊縮,全神貫注地盯著場中的寧馥,視線緊追她的身影。
剛剛的勾手三周跳……堪稱完美!
如果,這不是在綜藝錄制的現場,而是在國家隊的訓練基地,或許沈一城不會這樣驚訝;如果,完成三周跳的人不是這個心不在花滑,“英年”退役的寧馥,而是日復一日訓練不輟的職業選手,或許沈一城也不會從心中升起一種他不愿承認的期待——
她……還愿意滑。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冰刀掠過冰面的聲音,在一片屏氣息聲的寂靜里顯得格外分明。
寧馥目視前方,她能感覺到自己進入一種玄妙的境界里。
腦海中失敗的記憶只一閃而過,取而代之的,是四周跳的全部要領和動作分解。
每一塊肌肉如何發力,每一次滑動如何蓄勢。
大腦將每一個動作分解,每一部分儲存在軀干和肢體的不同部分,然后在通過將這些單個的片段串聯在一起,完成一整個復雜的動作。
她起跳了。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