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謎蹤》在柏林電影節上引發的熱議,被一篇篇影評和一條條推薦帶到了全世界。
桌面電影這個名詞,再一次進入大家的視線。
電影理論界的學者們再一次吵得不可開交,電影愛好者們再一次心癢癢地想要一探究竟。
首映之后,韓覺跟著孫賢一起受邀參加了導演圓桌會,接受采訪,接受影迷的交流互動,談論了很多很多。
比如作為桌面電影的開創者,聊電影介質介入敘事之后,從而產生的影響。聊桌面電影的氣質降格,它到底是不是電影。
身為野路子出身的跨界導演,韓覺展示出了專業素養,不僅理論十分扎實,自身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深度,也都毫不露怯。
“無論《暗網》也好,《網絡謎蹤》也好,我并沒有批判科技的善惡屬性。在我的故事里,真正讓人害怕或者驚恐的,從始至終都是人性。科技是中立的,它沒有好壞。在《暗網》里,科技可以捕獵,但是在《網絡謎蹤》里,科技可以追尋失蹤的女兒。
科技的發展已經不能用好壞來概括來,它無論是好是壞,它的進步都會帶來人類社會性的改變。
想想看吧,現在的手機讓世界上任何地點的兩個人能夠自由聯系彼此,但它也讓人們二十四小時處于隨時工作的狀態。
汽車是為了讓人們自由去到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斷進化,但現在呢,因為一個地方不方便停車,所以人們會下意識排除掉這個目的。在四下無人絕對安全的街道,不管你有多著急,就算方圓一百米只有你一個人,你依然得乖乖等紅燈變綠。
科技究竟是解放了人類的自由,還是束縛了人類的自由?
……
明年上半年,我的新作品將正式開機。是一部電視劇,大概上就是講科技發展對人們生活帶來各種影響的故事……”
攜著熱度,祥云適時地站了出來,宣布對韓覺的新作品負責。
祥云以四億華夏幣簽下韓覺新作的消息被兩方官宣之后,業內外驚倒一片。于是柏林電影節最后的幾天,記者們向韓覺提問的時候,為了搞出大新聞,問的問題多少帶點刺或帶個坑。畢竟這個消息太讓人震驚了,因為電影導演轉戰電視劇領域的例子不少,韓覺的兼職不算稀奇,但驚就驚在韓覺的薪資,在初出茅廬沒有什么過人履歷的情況下,一步跨到了頂級。
令人更震驚的是,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韓覺竟然以溫柔的語氣,給予了回答。
“之前古煜說過,別管是商業片演員,還是文藝片演員,又或者網劇演員,小品演員,演員的職責就是演好自己接到的角色。這對導演來說也是一樣的,不管是拍廣告,拍音樂短片,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劇,我的職責就是拿到劇本,然后把它們拍好。”
“不不不……真不是因為錢多。主要是有些故事,有它最佳的呈現方式。我腦袋里的那幾個故事,它們適合拍成電視劇,不適合拍成電影。祥云肯給我最大的自主權——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選了跟他們合作。”
記者們面面相覷,簡直汗毛都要豎起來了。
這很反常。
因為韓覺對娛樂記者的不友好是聞名的,兩方幾乎就像是貓和老鼠,彼此是世仇。
但現在,韓覺竟然面帶微笑地說了那么多話!太反常了!
記者們吃不準韓覺的套路,怕里面有些什么在等著他們,于是一下子都不太敢問問題了。試探性地問了幾個,被韓覺溫和地回答之后,大家興奮起來,以為這是韓覺心虛的表現,然后不客氣起來。
直到某位接連挑釁韓覺的記者被韓覺予以韓式嘲諷之后,大家看著熟悉的場面,才熱血冷卻,恍然大悟韓覺還是那個韓覺,只不過他心情很好的情況下,每個記者都有一次“問蠢問題”而不被罵的機會。
韓覺心情為什么會一反常態的那么好呢?
除了歐洲的網友堅持認為“韓覺喜歡柏林喜歡歐洲”,大多數人的想法是認為
《暗網》和《網絡謎蹤》接連成功,使火種以全勝的記錄加入了游戲。只要編劇在平均水準以上,《暗網2》、《暗網3》做成一個系列,火種難保不會成為下一個虎門。
于韓覺個人,以《暗網》暴漲的預售情況來看,賺錢是一定的了。一連兩部商業電影大爆,注定了他會成為明年圈內最受資本喜歡的商業導演之一。對此,人們偏偏不好說他滿身銅臭,畢竟作為桌面電影這一類型的開創者,他探索了電影的可能性,使停滯了幾十年的電影理論界為此吵架,他的名字是要被記到影史里的。
名利雙收。對于即將滿三十周歲尚屬年輕人的韓覺來說,怎能不感到志得意滿?
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網友,對于韓覺心情變好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之前看到《一路有你》節目組在德意志拍攝,韓老師又剛剛好去了德意志,這里面會不會有點什么?
然而這樣的留引來的往往只有充滿了狗頭的嘲諷。因為現在社交平臺上,只有最最頑固的職場情侶粉,才會一廂情愿地認為韓覺和章依曼仍有結果。
不等那可憐的職場情侶粉絲們守望相助報團取暖,一些比較會玩的網友就發來了幾張表情包。
是韓覺和林芩的圖片。
看到這些截自《閑著也是閑著》的圖片,職場情侶粉們嘆了一口氣,默默散開,躲到角落里去捂住耳朵和眼睛,不看不聽。
《閑著也是閑著》自從找到了音樂接力這個模式之后,像是開啟了正確的打開方式,收視率和話題性可見地大幅度攀升,避免了金導神格隕落。讓之前惋惜金導也是人啊的人們,開始調轉口風大喊不愧是金導啊。
《閑著也是閑著》音樂接力的第一期,開頭先是黃進被金導幾句話捧到了天上,然后哈哈大笑地去學了架子鼓,花一天時間練了最簡單的拍子,接著以“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嘛”的口號,去騷擾一個個忙得不行的音樂人,讓他們在以只有一組鼓聲的基礎上,選擇一樣樂器往里添加一個音樂元素,不能多,然后傳給下一個音樂人。
林芩是黃進的第二棒人選之一。
然而饒是以林芩的得體禮貌和面面俱到,在聽到鼓聲的那一刻,她也情不自禁放空心神,愣了一會兒,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什么惡作劇環節。
在得到黃進的反復確認之后,林芩終于死心,拿起一個就信手演奏,開始構思怎么挽救這段音樂。
此時的林芩尚在華夏的制作室,也是專用的,屋子里擺滿了樂器,她逐個演奏,挨個試錯,看得屏幕外的觀眾哇哇稱奇,直呼“這是什么神仙啊”。
一旁黃進似乎早就清楚林芩的才華,于是笑瞇瞇站在一旁任由林芩施展,然而隨著林芩坐到了架子鼓面前,絢爛地敲出一連串鼓聲之后,黃進急忙止住林芩,說先讓他走,“我走了以后你再慢慢想!”
黃進留下個攝像機后就走了,林芩笑了笑,繼續打鼓。
鼓相對于其他樂器來說,要相對簡單一些。因為它不涉及和聲、調式、調性等方面,需要的僅是節奏性和速度還有肢體的協調能力。
在工作室又忙活了好一會兒之后,林芩才不得不因為下午的行程,暫下創作。
在非音樂類綜藝上接到的創作請求,通常很少有音樂人會特別認真地對待,哪怕是黃進的邀請,金導的節目。畢竟音樂人們一不享有版權,二他們只負責一首歌的其中一個環節,最后歌會變成什么樣他們也不知道。萬一很難聽,也不算浪費他們的創作成果。
當然,如果是《極限男人》的演唱會專場來邀請他們,那就另當別論了。但可惜這不是。
林芩對此就特別認真,像創作自己的主題曲一樣認真。有點憨傻,有點執拗,卻也很迷人。她一連用不同的樂器編了好幾個旋律,觀眾聽來都是很好聽的,但林芩本人不是特別滿意。第二天她要去櫻花國了,林芩干脆帶著攝像機到了櫻花國,在準備演唱會之余,繼續想出滿意的旋律。
到了櫻花國之后,攝像機清楚地記錄到林芩打開攝像機,泡了杯茶,準備在清晨開始創作的時候,她接到了一個電話。林芩接通電話之后十分開心,交談的語氣十分熟稔,“我去接你啊。”林芩說完這句話之后,歌也不寫了。鏡頭一關一開,下一秒鐘林芩已經換好了衣服,拿上攝像機帶上工作人員,上了車,前往觀眾不知曉的目的地。
觀眾們一頭霧水,好好的創作節目,怎么畫風突然變了?而且看林芩的裝扮程度和愉悅值,畫風很有可能變成了戀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