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讓楊大臣若兵務堂一樣,堂下也設規劃所,統計與預算一年的田畝,開墾,收割,人手費用諸事,他的戶務堂任務也很重,今年要修整農場、畜牧場、肥料廠、農藥廠諸項。筆趣閣www.biquwu.cc
莊子的展不能都靠掠奪,還需要自己種田,形成自我運轉能力,才是真正的固本培元之舉。
畢竟他楊河不是流寇。
最后是工務堂,這也是新安莊的重點部門。
“現工務堂下只有一個公造所,這遠遠不足,先增加規劃所、營繕所、水利所、交通所四所。”
楊河看著張出恭道:“營繕所,主管城垣、倉窯、營房、壇廟、府衙等諸項土木工程營繕。水利所,興修各樣水利河渠。交通所,興建各類道路橋梁……”
楊河沉吟了一下,連同張出恭兄弟,現莊內工匠只有十六戶,鐵匠更只有五戶,還有一戶瓦匠,兩戶木匠,兩戶兼職火藥匠、余下六戶窯夫、坯夫什么。
而興修水利橋梁,都不是普通技術工種,就是建個磚窯,都必須有專業的工匠。
相比后世滿地的技術工人,這時代要找技工太難了。
好在依統計,這一片村寨也有十五戶的木匠,石匠,瓦匠,泥水匠,整個睢寧,還有三戶的鐵匠。
這些工匠都可以招募過來,大的工程搞不了,一些溝渠,磚窯、石灰窯還是可以建建。
至于開礦練鐵,水力沖壓,沒有冶坊大家,暫時就算了。
“所以工務堂也要招募人手,合計招募路工隊、水利隊、營繕隊五百人。”
楊河看著張出恭鄭重道。
這一片人口近萬,青壯二千三百人,不過鄉勇、耕田隊、工務堂共招了一千五百人后,余下也沒有多少青壯了。
這些青壯納入嫡系,也等于這一片的村落都被新安莊牢牢掌控。
目前工務堂面對的局面也不復雜,畢竟沒有什么大的土木工程建設,但在楊河寄于厚望的道路上面……
這時代的路況都很差,就是通京大道,晴天也是飛沙蔽天,鯁喉迷目,土質松散的道路經千百輛車輪的反復輾轉,坑坑洼洼,顛簸傾側,足以讓人筋骨松軟。
雨天更慘,一下雨,泥濘還算好了,通常是道路不見,路面成了河流。
其實這時也有“疊道”技術,就是低洼地段使用高路基,甚至軟土地區還用秫秸鋪底筑路,但畢竟少。
一般來說,都沒有路基與排水溝,千百年來,道路經常比路兩邊還低,甚至低了有好幾米。
可以想象,一下雨,這種路面成什么樣子。
想要富,先修路這口號先不說,春天很快來了,想想以后行走的道路都是泥濘非常,一腳踩下去,爛泥甚至到人的大腿腰部,楊河就覺得不寒而栗。
基本的交通行走還是要的,所以楊河打算將新安莊到新安集,新安莊到焦山莊的道路修一修,硬化一下。
“現在修一條青石板大道,還有普通的夯土路、碎石路一般工費要多少?”
楊河詢問場中各人。
楊大臣等人面面相覷,老實說他們從來沒有關心過這個問題,以后這些民政方面的事情,他們也要學習,張出恭一樣露出慚愧的神情,這個他一樣不清楚。
齊友信咳嗽了一聲,輕輕道:“相公,小人倒是略知一二。”
他說道:“若是創筑夯土路,主要是取土,需要陳年老土,這種沙壤地的土都是不行的。一般來說,老土每廣一丈,高一尺為一方,計四工,土近者每工銀三分,最近者二分,土遠者四分。當然,還有石灰,泥水大小工,砂土諸費用。現螺殼灰每石約價銀五錢,大工每工需工食銀一錢五分,小工需工食銀八分……”
齊友信道:“若用青石板鋪路,江南江北,倒價格不一。聽聞江南山多石多者,每丈采打石條銀三錢,若小人的亳州之地,因山石缺乏,每丈石條則要銀五錢九分。沿途有河的,要架設石橋,還需用中石條與大石條,中石條每丈價銀七錢,大石條每丈價銀九錢。”
他說道:“還有用碎石鋪路,這個小人不是很清楚,不過當時亳州東門移改,道路闊一丈二尺,共長一百六十七丈三尺,計用碎石五萬三千觔,每萬觔價銀四兩。用碎石鋪路,同樣要夯土鋪底,加伴螺殼灰,各泥水大小工食銀等。”
他最后道:“又有用甓磚鋪路的,比青石板更佳,只是非常貴,甓磚現每塊價銀約五分,當時亳州修葺城池,城垣面馬道寬一丈,就用甓磚二百六十塊,耗銀一十三兩。修葺馬道共二百余四丈,就用甓磚六萬二千四百塊,計銀三千一百二十兩。”
屋內各人聽得嘆為觀止,都以佩服的目光看向齊友信,果然做過里長的人就是與眾不同。
楊河也是微笑點頭,過了年之后,這齊友信的氣質形象有所改變啊,少了一分油滑,多了兩分穩重。
果然自己將他放在議事堂是正確的。
他取出鉛筆,在一塊板上計算,先甓磚路排除,寬三米,長六百米的路,光甓磚料錢就要三千多兩,他哪來那么多銀子?雖然這種路看上去比水泥路與青石板大路還好。
夯土路看上去還是便宜的,厚三十多厘米,三個平方也才四分銀,一里路的土料錢不到七兩銀,再加上石灰、泥砂、工人吃喝拿費用,修一里路,不會過三十兩銀子。
也是這時代最便宜的道路了。
只是這種路面需要時時養護,以前的官道也都是夯土路,現在成什么樣子了?
而且這種路面一下雨,時間略久,就不可避免有坑洼與爛泥,楊河對一切泥土路都深惡痛絕。
暫時先放一放。
碎石路也還行,至少楊河知道的,西方進入十八世紀中葉后,基本使用碎石修筑路面,十九世紀初,英國人馬克當創用水結碎石路面成功,稱為馬克當路面,形成了歐洲國家的標準。
然后傳入中國,在二十世紀初,創用泥結碎石修筑路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在此基礎上展成級配路面。
這種碎石路也是在夯土的基礎加上石料,但馬克當道路一反以往在土基上先鋪砌平底的大石塊,然后在其上鋪嵌密實碎石的筑路做法,而是采用整層的相似尺寸碎石鋪路壓實。
一種棱角互鎖的原理。
只是這種道路對碎石顆粒尺寸要求高,最上面一層,甚至每顆碎石的尺寸不能過三厘米。
沒有碎石器械,楊河感覺頗有難度,只能使用二十世紀初中國創建的泥結碎石路面了。
最上層使用粘土、石灰、細砂作為粘結材料。
而工料方面,道路闊一丈二尺,也就是四米,基本夠了,在碎石料上,因為楊河準備使用路基、排水溝,還有中間高,兩邊低的路拱結構,所用的碎石料會多一些。
一里下來,要用的碎石料方,可能會多個幾萬觔,但總體而,修一里碎石路,六七十兩銀子可以拿下來。
當然,這種道路也需要時時養護,不過總比夯土路好多了。
楊河也決定,要么不修路,要修至少是碎石路。
按級數,寬四米,有路基、排水溝、路拱的碎石路,可以算二級公路。
最后,是青石板大道。
在夯土、碎石的基礎上鋪上大塊石條、石板,江南就頗多青石板大街,大道,幾百年下來,這些青石板大道結實仍舊,特別歲月,雨水的洗禮,各石板磨得光亮似鏡,煞是誘人。
不過用青石板鋪路,價格不便宜,特別江北之地,山少,采打石條艱難,每丈石條至少要銀五錢九分。
寬四米,長一里的路面,青石板的料錢,差不多就要一百兩了。
還有別的七七八八,粘土、石灰、細砂、碎石,工人的吃喝與工錢,在平地還好,若要撘橋開山等,修一里長青石板大道,最少要過一百五十兩銀子。
楊河往寬里預算,修一里長,寬四米的青石板道路,二百兩銀子。
這種級數的道路,楊河定為一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