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下午,哨探隊、騎兵隊相繼回來,他們都有收獲。』筆『趣閣ww』w.biquwu.cc
哨探隊帶回一個活口,七顆級,繳獲戰馬八匹。九爺等人分成多支小股巡哨,有的遇到流賊,有的沒有,共抓到四個活口,斬十五級,繳獲馬騾二十二匹。
最驚人是錢三娘等人,她兩次領隊出哨,前后共斬殺流賊四十五人,繳獲馬騾七十匹,還抓到五個活口,這個消息震動了軍伍,連楊河都是驚動,親自接見錢三娘等人嘉獎慰問。
曾有遇等人聽了也不由啞然,原以為哨探隊立了大功,沒想到與這錢三娘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啊。
消息也不可避免傳入睢寧城官民耳中,雖然具體內情他們不明白,但近百顆掛在城垛上的流賊級眾人都是看得到,出哨各人帶回的繳獲馬騾也有人看到,立時城內外都是震動。
眾官民對守住城池更有信心,百姓們津津樂道巾幗英雄,北岸的鄉勇好漢,以貢生周明遠為,眾士紳敲鑼打鼓,抬著豬羊等物入軍營犒勞將士。
當然,出哨在外,也不可避免有傷亡。
雖各人裝備有犀利的三眼燧新安手銃,胯下坐騎也驃肥馬壯跑得快,但流賊畢竟精悍,這死傷就避免不了。
哨探隊還好,運氣佳,無人受傷,更沒人死亡,九爺那邊,就陣亡一人,受傷七人。
錢三娘兩次出哨也都有傷亡,第一次一人死亡,一人受傷,第二次一人死亡,二人受傷,還有三匹戰馬受損,有一匹馬恐怕就殘廢了。
這讓騎兵隊各人心思復雜,雖然佩服她,跟著她出哨,必然可立大功,但也必然有人傷亡,這真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自認運氣不好的人,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眾人的總結,此次攜帶的手銃功勛卓著,因為有這種犀利武器,殺敵時就比肉搏戰輕松多了。
不過也要逼近了打,瞄準了打,最好進入十步之內,這樣這種可打三的新穎火器,就可以將自己威力,最大程度體現出來。
不過雖有傷亡,經過這兩天殘酷的哨探搏戰,騎兵隊、哨探隊各人氣質都變了許多,這上過戰場,與敵搏殺后的老兵精氣神就是不一樣,變得更精銳了。
楊河下令傷員歸營休息,醫護隊專人精心照料,嘉獎撫恤之事都有條例。此戰出哨各員共繳獲馬騾一百匹,以后他要擴大騎兵哨探隊也有了坐騎,特別內中戰馬,亂世中可有錢都買不到。
同時抓獲的流賊活口,對他們審訊也緊鑼密鼓進行,最后楊河獲知一些雜亂的情報。
與眾人商議后楊河沉思,大體的一些情報比較有準確度,如此次流賊領軍東進,順汴河一線的主要賊將,就是李自成的侄子,號“一只虎”李過。還有他麾下驍將,以后的前營制將軍,綿侯袁宗第。
然后有羅汝才的部下,他的親將楊繩祖,外甥王龍等人。
此時李自成、羅汝才聯軍,兵力已經與歷史上第三次攻打開封時差不多,兵馬基本上達到驚人的“馬賊三萬,步賊十萬,脅從之眾近百萬”的地步。
他們分兵攻打各城池,李過、袁宗第、王龍這支兵力,差不多也有馬賊五千,步賊二萬,又沿途裹脅饑民。
不過他們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攻打宿州與靈璧上,只打算攻下宿州、靈璧后,順汴河下流往虹縣去。
因各賊抱怨,連日雨水,道路泥濘,非常不好走,靈璧往虹縣的官道情況會好些。
不過睢寧在靈璧的東北角,近在咫尺,各賊也不會放過,會派一只千人的馬隊到睢寧看看,內有一半的精騎。
楊河沉思,這消息不知真不真實,可靠不可靠,不過一人說是假,抓獲的十個活口基本都有這種說法,他們還是分開審問,那這情報就很有真實性。
而且出哨的流賊哨騎,很多都是流賊老營中的存在,他們的消息渠道,應該還是靈通的。
依他們說法,雨水已經停了,那只馬隊要來睢寧,也就這兩天的事。
所以該如何,馬上就要作出決定。
眾將倒是爭議不下,一總把總楊大臣,副把總楊千總、羅顯爵等人力主伏擊,在野外選個好地形,以他們的實力,流賊千人馬隊,還是吃得下的。
二總把總韓大俠,中軍官張松濤,九爺錢仲勇等人覺得還是守城為上。
馬隊畢竟是馬隊,伏擊時能不能吃下,這事并沒有把握,而且流賊現在沒有將注意力放在睢寧,如果消滅了這只流賊馬隊,吸引他們注意,可能會引來他們大隊人馬的報復。
眾人爭議不下,誰都有自己的理由,最后只能看楊相公如何決定了。
……
崇禎十五年三月四日。
荊山。
這是一座離睢寧縣城西南三十里的小山頭,有廢寨,還有真武廟。
荊山往西南約一里有趙耳山,山之巔有云居寺,寺前有楊家圩,山之北有瓦器窯,此時皆廢。
然后趙耳山西南相連有彭山,山有觀音堂,再西南三里有宋家山,山上有普濟寺,宋家山西南三里又有軸山。
這些山頭都不高,海撥最多一二百米,原有一些人煙的,此時都廢了。
官道從彭山、趙耳山、荊山腳下蜿蜒而過,道路情況非常不好,三四米寬,坑坑洼洼,多日的雨水讓道路布滿爛泥,官道兩邊就是非常密實的雜草,一直連到各山上。
特別荊山的對面,官道的南側,趙耳山東面、北面原有楊家圩,瓦器窯,人煙繁盛,開墾有大量的田地,溝渠水塘眾多,此時雖然荒廢,但痕跡還在。
連日的雨水,一個個水塘滿滿的,就形成大片的沼澤地,洼塘地,人馬不好通行。
此時荊山上人影綽綽,大量士卒正揮舞鋤頭鐵鎬挖掘泥土,一些軍官來回指揮,讓他們在距離官道約五十步的山坡上,挖掘出兩道合適的埋伏壕溝。
最終楊河還是決定設伏,不過當日他親率騎兵隊考察地形,看來看去,就選擇了荊山這片所在。
官道就在山下,流賊必經之地,山上雜草密布,容易潛藏身形。官道南面百步,就是連綿的沼澤地,洼塘地,流賊不好逃跑。西南一里就是趙耳山,可以埋伏騎兵,從背后夾攻。
然后荊山東去二里還有一條不小的河,介時那邊設疑兵,流賊就會有半渡而擊的憂慮,只想快通過這片地方。
看來看去,以目前自己的兵力,流賊若來,就在這地方設伏最好了。
決定后,楊河雷厲風行,除留輜重隊在城內,一大早,他就率所有隊兵趕到這。為免走漏消息,城內各官他誰也沒說,他特別交待盛三堂,若知縣問起來,就說出城演練,當日就會回來。
到荊山后,除了撒開哨騎,他還吩咐立時修建工事。
此時他來回巡看,看隊兵們忙碌,在山坡上挖出兩條大半人高的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