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內中楊河的名字,蘇成性心中一嘆:“可惜自己老了。”
楊河這年輕秀才他一直在關注,也有抬舉他的心思,只是大明官場,額提撥是意外,排資論輩才是常理,楊河太年輕了,任縣練總不過才二三個月,哪能一下子提到州練總的位置?
可等他資歷稍足,自己都走了,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就算自己惜其才,委任其為邳州練總,相應的官銜待遇也很難下來。
沒了從七品的官銜待遇,恐怕楊河自己也不愿意來,依蘇知州對楊河的了解,這年輕人對官位還是很熱心的。
蘇知州的打算,也只是臨行結個善緣,臨退時,舉薦楊河為邳州練總罷了。
不過看著捷報,他心中還是火熱的,大功送上門來,任誰都動心。
果然為真,有這份功勞在手,不定自己就可以正五品的官位風光告老。
當日,他立時派心腹長隨到睢寧城查訪,結果驗實為真,立時蘇成性也坐不住了。
他逐字逐句的審驗捷報,最后鄭重蓋上自己的印鑒,叫來下邳驛的大使,仔細吩咐交待,讓他立選得力馬驛前往府城,隨身攜帶他親筆書信若干。
捷報送上去,頗有幾道門檻,從州城到知府衙門,知府衙門送到淮揚兵備府,最后兵備府送到巡撫淮揚,總督漕運府上。
每一關,都可能被卡住,蘇知州經營數十年,這點人脈,他在府城還是有的。
同時這馬驛懷中還多了駐邳州河務同知黃思恩,駐邳州都水分司主事齊尚賢兩封書信,二人也被蘇知州商請議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要白不要。
有這功勞在手,考課時都是加分的重點,要得功勞,這點忙也是要幫的。
二人在府城的人脈也非同小可,確保捷報順利。
……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荊山大捷,斬流賊一千三百級,俘獲三百,繳獲無算……”
馬蹄踏得煙塵滾滾,報捷的馬驛,戴著氈帽,穿著長身罩甲,脖上圍著肩巾,雙插腰刀具備。他身后還有一桿背旗,鮮紅如血,沸騰鼓舞,上面寫著大大的四個字:“捷報傳聞。”
就就是所謂的紅旗報捷,看到這邊一行車馬經過,報捷的馬驛奔過時就喊一嗓子,然后蹄聲雜沓的遠去。
河務同知黃思恩策在馬上,他還是那樣英俊儒雅,眼中藏著睿智而溫和的光,他帶了幾個下屬,一大早就出去巡視黃河岸堤。
正是桃汛的時候,河水暴漲,作為河官,黃思恩這幾天都埋在河堤邊,只昨晚匆匆被蘇知州請去議事。
想起昨晚看到的捷報內容,還有這兩日在州城沸揚的睢寧練總大捷之事,黃思恩眼中涌出復雜的神色。
他心中一嘆:“果然是非凡人物。”
……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荊山大捷……”
馬驛兼程趕路,一路經過多個驛遞,鋪遞良好的就歇歇腳,廢棄的就直接奔過。
從邳州到府城四百五十里,雖然道路情況不好,但他騎的是下邳驛中最好的馬,他本身也是彪悍敏捷之士,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他還是趕到了清河縣境的王家營。
過了黃河,對面就是淮安府山陽縣的清江浦。
王家營往日是駐兵之地,眼下已成為一個熱鬧的集市,特別車馬行非常多,在集中一個酒樓中,馬驛大吃了一頓,同時也讓坐騎好好的喝水吃料。
從邳州出時,州尊給他的盤纏還是多的,只需捷報安全送到,一路的花費不需顧惜。
吃飽喝足,馬驛繼續上路,同時不忘本的從集市尾喊到頭,引來眾多閑人好奇回顧。
很快馬驛到了碼頭,找了艘大船,渡過黃河去,到了清江浦的石碼頭這邊。
這里就是所謂的“南船北馬”分隔地,京杭運河迂緩難行,而且危險性很大,斷纜沉舟的事情經常生。
所以南來北往的官民商客,由南向北者,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碼頭舍舟登6,北渡黃河,到王家營換乘車馬。
由北向南者,則到王家營棄車馬渡黃河,至石碼頭登舟揚帆,所以石碼頭與王家營被稱為“南船北馬”的交匯地。
此時更是漕運的關鍵時刻,黃河上萬舟齊,各地漕船每二十船結為一幫,在押運同知、通判,以及幫長千總、幫辦武舉等帶領下,絡繹不絕,順黃河而上。
每年三四月份,漕船銜尾北上,六月初,淮安通濟閘筑壩攔黃,漕船一般就不走了,運漕糧,這幾月最是關鍵。
為了確保運糧,二河上專門有規定,這幾月每放行十只糧船,才允許放行民船一只。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荊山大捷,斬流賊一千三百級,俘獲三百,繳獲無算……”
過了黃河,馬驛繼續沿官道奔馳叫喊,官道沿清江浦河修建,又稱里運河,自城外達于淮,沿河有通濟閘、福興、清江、移風等閘,特別通濟閘,為運道咽喉之地。
到了這邊,便見鱗次櫛比房屋無盡,僑民宿賈,巨室鱗次,永樂十三年,“清江浦”漕河開挖后,在此設大明最大的內河漕船廠——清江督造船廠。
到現在,工匠牙役商人近萬,廠房工棚延綿二十余里,又有各類的漕糧中轉糧倉于此,又設淮安榷關,工部抽分、戶部儲糧等卡。
糧船停泊稽延,商船盤駁轉搬,官佐兵棄食役卜居,往來商賈爭相漁利,到這明末的時候,清江浦已經熱鬧非凡,居人數萬家,夾河生十里,人口數十萬。
特別清江浦河下鎮,因作為造船物資集散地,釘、鐵、繩、篷,百貨駢集,還形成釘鐵巷、打銅巷、竹巷、繩巷等專用的街巷。
馬驛一路奔去,皆是繁盛無盡,然后奔數十里,就是堅牢高峻,宏偉非常的淮安府三聯城。
舊城、新城、夾城,舊城傳義熙故址,周十二里有奇,明建新城,居舊城北一里,周七里有奇,夾城在新、舊二城之間。
淮安三城,西接運河,北阻黃淮,三城一體,尾呼應,有固若金湯之譽,明時倭寇犯境,知難而止。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荊山大捷……”
馬驛一路喊叫,引來路上無數行人回顧,眼見新城宏偉的“拱極門”在望,他更是精神大振,策馬著,喊叫著,直往北門去。
“撲愣愣……”
一只燕子從他頭頂飛過,振著翅,飛掠過城池,下面皆是鱗次櫛比的屋脊,白墻黑瓦的院落,豆腐塊似的街道,不知有多少。
燕子飛掠著,撲騰著,很快掠過城池西北廂,掠過里河,掠過下間密密的舟船,河兩岸無盡的青磚店鋪,往遠處掠去。
“三月桃花連十里。”
一個悅耳富有磁音的聲音喃喃響起,聲音的主人,有一張韻味十足的臉,戴著銀絲鬒髻,金鑲紫瑛墜子,穿著藕絲的對衿背子,貂鼠圍領的粉色斗篷,卻掩飾不住胸前的波濤洶涌。
她的眼眸,越過前方撲騰而去的燕子,看向眼前的運河,碼頭下,一批商貨與技工正在裝船。
此時運河兩岸,正布滿了揚柳與桃樹,桃花正在怒放,一片繽紛粉紅。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