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的這場輝煌大捷,睢寧上下不但斬獲流賊級二千顆,楊河還趁機敲詐了李過、袁宗第、王龍三劇賊白銀十五萬兩,糧米四千石,火炮八十門。Ω筆趣閣ww『w.biquwu.cc
連上上次的伏擊戰,哨探時收獲,還有白銀八萬兩,糧食豆料一千二百石,馬騾千多匹等收入——內戰馬五百多匹,膘馬,騾子,驢子六百多匹,健牛二十多頭。
還有可使用的棉甲一百七十多副,眾多車輛等輜重繳獲。
這樣算算下來,楊河兩次在東進流寇身上撈了不少,可謂大獲全勝。
打掃戰場后,還獲得眾多的刀槍弓箭,較完好的棉甲一百三十多副,死馬一百多匹,頗多輜重車輛等,這些都是有用之物。
流賊退走后,眾人巡視賊營,臭穢滿地,間以人尸,賊所遺婦女老小二千五百多人,連上解救的饑民婦女等,共三千余數。
這些人,楊河會帶往北岸安置,然后地方掩埋尸體等,多日未畢。
楊河盤點收獲,白銀糧草不說,敲詐來的八十門火炮讓他非常有興趣。
這些火炮都是佛郎機炮,內打一斤彈子的一號佛郎機三十門,打十兩或五兩彈丸的二三號小佛郎機五十門,又有部分獵鷹炮類型,架在輪上,或是四腿凳上。
楊河查看這些火炮,暫時選出獵鷹炮十五門使用,這樣他炮隊火炮就達到二十門,內打十兩彈丸的二號佛郎機五門,打五兩彈丸的三號佛郎機十五門。
主要他缺乏老炮手,他炮隊使用方式,也是將隊中火炮當成大號火繩槍,放在百步,甚至五十步內平瞄直打。
所以楊河只選獵鷹炮,使用的還都是“凸樣形”子銃。開炮時漏氣往正上方,不會傷害到旁邊的炮手,也暫時省了炮手的彈道訓練,會打火繩槍,就會打這種火炮。
新選用的獵鷹炮楊河吩咐改造,皆用炮架、車輪、護板,內中除每門炮的炮手,還配挽馬拉炮,馬車等載運子銃彈藥。
炮隊編制一百人,挽馬基本配騾子,這種牲口耐力很強,力量較大,食量還一般。
余下的火炮暫時放著,以后技師到位,慢慢改造,子母銃皆改成合適的“凸樣形”款式。
對這些火炮,知縣高岐鳳等人沒說什么,任由楊河處理,不過十四日捷報出后,繳獲的白銀糧草如何分配,那就是眾官非常關心熱切的事情。
不比前次伏擊戰,這些白銀糧草的獲取,那是眾目睽睽下。
楊河不好獨吞,他也無意獨吞,畢竟吃獨食,那會引起眾怒的。
讓出一些利益,獲取很多事情上的便利,楊河認為是值得的,也可以團結身邊的很多人。
一番商議,楊河新安軍功勞最大,他還要收留饑民等,因此獲利最大頭。
眾收獲中,流寇處敲詐來的糧米四千石,火炮八十門都歸楊河這邊,白銀十五萬兩他也拿十萬兩,余下的白銀五萬兩,就歸高岐鳳的睢寧縣衙這邊。
議定中,縣衙獲取的白銀五萬兩,高岐鳳會拿出二萬兩各官分紅,賞賜犒勞社兵,上下打點等,如巡按御史下來,肯定要送一些紅包,銀子就這邊出。
余下的銀子,高岐鳳打算作為睢寧城的展資金。
他已經決定在睢寧縣留下自己重重的一筆,便是走后,睢寧城的百姓也不會忘記他。
他打算用這些銀子,將睢寧城街道全部鋪上青石板,甚至城墻圩墻包磚,然后通邳州、通北岸新安莊、通宿遷、通靈璧的道路也要大修,全部鋪成碎石子路。
這些事若成,高岐鳳確實可以在睢寧縣志留下重重一筆,更可以讓當地的士紳百姓傳揚。
不過這樣大興土木,還以招募民工的方式,耗費不小,好在除了這些銀子,高岐鳳還有贓財的來源。
楊河已與他議定,所獲青皮惡役賍款財帛,除獎勵義民,賠償苦主,追尋被拐孩童,撥款養濟院外,余下財帛皆可撥入羨余銀使用,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目。
商議中,抄沒的贓財會分級分等,除罪大惡極之人,如騙行打行,一些捕頭班頭惡捕惡棍,一般人并不沒收他們全部財產,會給他們家小留下基本的費用與居所。
但就算如此,恐怕種種節余,也會有好幾萬兩銀子。
前后算下來,高岐鳳手中銀錢不少,也因此底氣十足,甚至未來的夏稅秋糧都不必擔憂。
有這些羨余銀在手,他就可以在睢寧縣一番作為。
看他是想做事的人,楊河就成全他了。
……
十五日下了一場雨,雖只半個時辰,但道路復加泥濘。
不過街上行走的百姓仍帶笑容,慶賀大捷的鞭炮殘屑在睢寧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很多人臉上還帶著輕松的神情,他們突然現,不但流寇陷城的陰影散去,街頭惡棍惡役消失不見,地方上也更清平了,讓人整個身心都安寧下來。
這種太平寧靜前所未有,各人祈求各方神佛保佑,希望這種太平寧靜能永遠保持下去。
眾多的青壯社兵往來西門一片,外間的戰場,流寇的營地,需要他們處理掩埋,各人不但有工錢,很多人處理戰場時,還不時搜到數量不等的銀子財帛。
這讓眾人心中涌起怪異的感覺,第一次覺得,原來打仗,不光光只是破財,大伙也可以財的。
兩日前練總楊大人強迫流賊留下十五萬兩銀子,作買路錢的事,也早在睢寧城傳得街知巷聞,眾百姓嘖嘖稱奇。
流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卻在小小的睢寧縣陰溝翻船,怕回去后,人人都要哭死了。
眾百姓津津樂道此事,當然,楊大人等獲取的財帛他們羨慕不來,各人能有工錢,摸腰包能有一些銀子收獲就不錯了。
同時經過這場大捷,眾百姓感到前所未有安全,心思越定。
楊河在睢寧城的威望越加素著,不論官民,皆對他敬畏有加。
此時軍營內,楊河正在犒賞將士,論功行賞。
“戰兵一總三隊,二甲隊兵李大銀,依功,賞銀二十兩,功勛值十五點。”
“戰兵二總一隊,第一隊副管楓,依功,賞銀三十兩,功勛值二十點。”
“戰兵二隊二隊,隊副呼延晟,依功,賞銀三十兩,功勛值二十點。”
“中軍騎兵隊,隊副錢鼓瑟,依功,賞銀五十兩,功勛值五十點。”
“中軍騎兵隊,甲長李如婉,依功,賞銀五十兩,功勛值四十點……”
仍有些殘雨,風卷旌旗,兩總隊兵,還有中軍各隊,皆肅立營房平場。
他們皆著鴛鴦戰襖,軍官外露為紅,士兵外露為青,頭戴冬氈,披著厚厚的斗篷,軍官紅色,士兵灰色,整齊列陣,頗有肅殺。
在他們面前,楊河站著,他已卸甲,只著便裝,寶藍色的軟腳幞頭,醬紫色的繭綢罩甲衣,身披波濤洶涌送給他的貂裘圍領黑色斗篷,掛著斬馬刀,只是含笑看著自己的士兵。
看他們仍是冬裝,不過天氣漸暖,不久后就要換夏裝了。
而此時,他身邊只中軍官張松濤,護衛隊長陳仇敖擁著,然后張松濤宣布,一個個有功的將士上來領賞。
楊河微笑著,從陳仇敖手中不時接過托盤,內中有賞銀,還有厚實的功勛牌,暫時都是銅鑄,上面刻著功勛點數,一個個交在受賞的將士手中。
這是他深思熟慮,于年后實行的新制度,賞銀加功勛。
戰后設賞銀給賞,但最高到五十兩,功勛值則沒有上限。
在楊河規定中,功勛除了是升遷的重要考量,還是兌換實物物資的重要利器,可兌換金錢,兌換土地,可兌換宅院,甚至未來兌換好馬好銃亦是許可。
功勛值非常珍貴,依楊河的計算規定,一點功勛值,就可以兌換上好良田一畝。
所以這個制度推出,就引起了全軍上下極大興趣,此時五十個戰功卓著的將士代表上來受賞,個個都是激動非常。
原占城集農戶,“李二愣”李大銀大步過來,他接過托盤,看著上面白花花的二十兩紋銀,還有那厚實的功勛銅牌,不由全身都是顫抖起來。
銀子好說,加入軍伍后,白花花的銀子見了不是一次兩次,但這功勛牌,就代表十五畝良田到手了?
李大銀進入新安莊也久了,自然知道新安莊良田代表什么,那是耗費楊相公無數精力,無數金錢,水利肥料具備的良田啊。
這樣的良田,怕抵外間的良田倍數。
有了這功勛牌,不論退不退伍,三年,最多五年后都可領取良田土地,傳于子孫后世。
甚至不需要自己耕種,只需交啥代理費,還有啥個人所得稅,每年坐著分紅就是。
看著白銀與銅牌,一時間,原本只出于節省家中糧食的考慮參軍,進入軍伍,也只為吃飽,拼死作戰,只為讓碗中多兩塊肉的“李二愣”眼眶一紅,聲嘶力竭的吼道:“忠誠!”
楊河微微一笑,眼神深幽:“愿你以你之劍,護我莊園,以你之劍,開拓吾土!”
他已在北岸圈了地,除了一些村寨固有的土地,余者全部都是他的。
他還分門別類,分工業,商業,農業等用地,以后進入他的治下,要用什么土地,都要向他購買。
白給的東西沒人會珍惜,他信奉契約精神,等價交換,所以在他治下,免費分田分地,甚至提供耕牛種子,冤大頭還幫著興修水利,這種賠本買賣他不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