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長筒旁邊,又擺著物什,似乎象萬人敵,但頭尖尖,就象個長矛頭,后面有細長鐵桿,可塞入長筒內。看“長矛頭”后端比筒略大,似乎可以塞卡在那邊,又象大號的火箭。
眾人好奇圍著看,楊大臣拿起這物什,感覺重也有六七斤,他上看下看,看“矛頭”后方桿子似乎有類似萬人敵的蓋子,他就旋開,露出里面的引線,很長。
“咦。”眾人都是驚訝,張松濤沉吟道:“軍需所,此物叫飛雷,難道是類似軍中飛槍飛劍的火箭?”
羅顯爵道:“俺感覺象竄天猴。”
楊大臣仔細看,看引線探入鐵桿內,似乎里面裝滿引藥,然后這尾部還有個小小的尾翼,三塊傾斜的鐵板,就象舵似的。
楊大臣肯定道:“這就是火箭。”
沉默寡的韓官兒這時忍不住開口:“這怎么用?”
羅顯爵道:“肯定是插到那筒內,你看那后面有線,你端著筒,再點著火,就可以飛走了,跟玩竄天猴似的。”
楊大臣道:“你不怕噴火,被烤焦了?”
眾人大笑,尤以李如婉的笑聲最大。
張出恭沉吟道:“應該是將筒扛在肩上,噴火往后,就不怕傷著了。”
楊大臣叫道:“這玩意有趣,俺來打一發試試。”
眾人熱議喧嘩,楊河微笑,不錯,眼前這東西,后世的人見了,腦中都會浮起一個武器,肩扛式火箭筒。
這命名飛雷的武器,就是楊河參考后世的肩扛式火箭筒制成。
火箭筒長一米多,重約六斤,彈體有七斤,全部重十三斤,肩扛著使用。
如果只看外表,這武器并不復雜,一個鐵筒罷了,比打制銃管還容易,因為不需要考慮膛壓,炸不炸膛等問題。
關鍵是火箭彈,彈頭好說,用生鐵鑄造便可,內中有爆炸火藥一斤,如新萬人敵一樣,為提高威力,彈頭內裝了十毫米的鐵彈一百顆。
主要是發射時的引藥原理,這方面楊河確實參考了民間“二踢腳”、“竄天猴”等煙火靈感。
這兩類煙花早在宋朝時就有出現,沒什么稀奇。就是火藥被分隔成兩層,底端的后門堵得不嚴,引線點燃后,火藥燃燒產生氣流,就飛向前方或高空。
飛行一段距離后,引線又會引燃彈頭部分密封的火藥,就產生了爆炸。
這邊關鍵處有兩點,一是飛行到合適距離后,如何引線恰好的引燃彈頭密封的火藥,產生爆炸,太早太晚都不好。
不過楊河最后想想,晚炸要比早炸要好,此時冷兵器作戰,敵我都是列成軍陣,隊伍密集。火箭彈飛來,你嚇得跑了,這軍陣一動,就是潰敗的下場。
你嚴守軍紀,站著不動,那更好,活生生站著挨炸吧。
所以這個問題解決了,只需注意以后不要漏氣,受潮,最后飛到目標后不爆炸等問題。
最關鍵是推動飛行的動力,鐵制物品,又要飛行一段距離,這需要很大的推動力。
所以楊河火箭彈整體重七斤,前方爆炸藥有一斤,后方發射引藥竟達兩斤,而彈殼加百顆鐵彈全部不過重四斤。
主要是引藥噴筒鉆孔比較困難,所以楊河是用類似蜂窩煤模具壓制的方法。這種方法,快速方便,引藥放入模具內,慢慢壓緊壓實便可,再取出模具,引藥管就成了。
最后用膠泥封住噴筒兩端,插入藥焾,外以褙紙油紙為筒,放入裹以油紙的木箱內,存放在防潮倉庫便可,可以保存達三年之久。
這種方法簡單方便,引藥管成形速度快,但有個問題,因為不敢壓得太實,相比噴管鉆孔火力差得太多,只得加大藥量,才能產生足夠的燃力動力來飛行。
不過張出遜稟報說,軍需所研制新萬人敵與飛雷后,經試驗,新萬人敵殺傷半徑可到五到七米。
飛雷最大射程百步,殺傷半徑更達到驚人的十到十五米。
這還是有效殺傷半徑范圍,有的彈子彈片飛到百米外仍然可制人死地。就象銃彈,有效殺傷距離幾十米,但一些倒霉蛋站在幾百米外,仍然有被銃彈打死的。
對楊河來說,這個距離與殺傷范圍足夠了。
……
眾人興奮的都想試試,軍營這邊也開辟了擲彈隊的訓練場地,卻是楊河按后世的手榴彈訓練場地設計。
有厚實的掩體土墻,隊兵站在土墻后投擲,投后蹲下,便是彈片飛濺也不會傷到投擲訓練的人。
為安全著想,投擲這邊還挖有壕溝,萬一失手,可以立刻跳入壕溝內躲避。
從新安莊起,手榴彈訓練場地就這樣設計,讓士兵們的傷害率大大減少。
百米外還有高臺觀測,當下眾人上了高臺,但實彈演示不是楊大臣,而是擲彈隊隊長常如松,一個粗壯憨厚的老擲彈兵。
按楊河要求,軍需所還制作了擲彈隊專用的萬人敵袋,厚實油布所制,非常類似后世的手榴彈袋。可以背著,有背帶在肩上交叉,在后面結扣,內裝八顆的新萬人敵。
正面四顆,兩側各兩顆,全重十六斤。
按張出遜的教導,常如松很好奇的背好萬人敵袋,他左右活動下,感覺這背著很愜意,比以前背個筐筐好多了。
他看了一陣,就從萬人敵袋取出一顆萬人敵,將蓋子扭了,露出里面的引線。
一個擲彈隊員遞給他一根點燃的火繩,常如松接了,對身邊人喊道:“都閃遠些,俺要扔了。”
周邊人飛快閃開,常如松將萬人敵引線往左手的火繩一點,那引線就“滋滋”的燃燒起來,冒著讓人心寒的火光。
好在楊河大抓生產,這萬人敵的引線沒問題,燃燒勻速,不快也不慢。
常如松也是老擲彈兵,心理質量強,抓著萬人敵木柄的手,仍然穩穩當當。
隨后,他將萬人敵往土墻外狠狠一扔,一扔數十步,然后麻利的蹲在了土墻之后。
轟的一聲巨響,濃煙滾滾,楊河看去,看常如松投出萬人敵后,一直投到三十步(45米)距離,而且離目標不遠,不由暗暗點頭,不愧是老擲彈兵,就是扔得遠,扔得準。
新安軍擲彈隊中,就是準確扔二十步及格,三十步優秀,四十步以上豪杰。
不過楊河覺得,擲彈隊員普遍能扔三十步,那就足夠了。
爆炸聲聲,常如松扔了一個又一個,一直將八顆新萬人敵都扔了才停手。
眾人看得清楚,雖然現在萬人敵小了,樣式也變了,但威力一點不小,特別每顆萬人敵內藏有五十顆鐵彈子,爆炸開后,周邊塵土就暴雨似的激動。
想象這萬人敵扔到敵人中間,那些中招的賊子肯定會傷亡慘重。
眾人興奮議論,不過新萬人敵就這樣定了,各人最感興趣的還是那個飛雷。
飛雷手暫時安排在擲彈隊,以三人一組,一人攜筒,二人背彈。一樣類似新萬人敵袋,但大了很多,系扣也是在前方。后方的油袋中,裝了三發的火箭彈頭,重二十一斤。
仍然常如松發射,飛雷樣品有幾發,就隊副黃建中背著,另一隊副周思雯跟在身邊點火。
按張出遜的教導,常如松興致勃勃扛好火箭筒,看照門與準星,看住前方一個方向目標。
周思雯則從黃建中背袋中取下一發火箭彈,按張出遜要求,將火箭彈從前方塞入火箭筒中,將彈頭卡在口子上。然后他將火箭桿后方的蓋子取下,長長的引線就從喇叭口處掉下來。
周思雯抓好引線,拿火繩點了,那引線一樣“滋滋滋”的燃燒起來。
按張出遜早前說的,黃建中、周思雯都飛快閃到兩邊去。
猛然,喇叭口噴出長長的火光,長達幾尺,大股的濃煙騰起,然后火箭彈就飛出了筒口。
……
老白牛:晚上還有一章。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