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華美“遠東樣板”國家形象工程存在的明珠島海外領,就算已經度過了發展高速期,但城市整體風貌依然在年年提升。作為東南亞的海上樞紐,其商業、服務業、船運業和制造業已經展現出向本土大城鎮靠攏的風范。
明珠島的城市第二期擴建工程和老城區改造已經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在籍定居人口突破了26000人。但這數字里,卻包含高達9000的未成年人口,而且每年還有超過1200的新生兒降生,位列華美未成年人比例最高的海外城鎮之一。
幾乎每天都有一艘來自亞洲各地的商船,為明珠島送來各種貨物。工農業原料或半成品,會通過大大小小數十家當地企業加工成高附加值商品,最后再銷往亞洲各地或是運往印度洋、大西洋。除去東聯集團和國內大集團在當地的老牌合作企業外,在東方銀行的大力投資扶持下,明珠市居民自行創辦的貿易或小生產企業也漸漸多了起來。
在華美本土,來自東方的貨物不再僅僅局限為原料或半成品,打著明珠島海外領產地品牌頭銜的商品也在悄然增加。
明珠牌精染綿綢、椰香香皂物美價更廉,迅速在國內市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以地道大明絲綢為原料的手工刺繡用品、東方金銀珠玉首飾、漆器、家具別具特色,都是華美本土婚嫁用品市場里的高檔貨;經商業包裝的大明茶葉和正版大明瓷器更是頗受本土高端消費者的青睞,轉銷歐洲也受到貴族階層的大力追捧。
第一座為港口和主要市政設施供電的小型蒸汽發電廠正在籌劃中,成為繼亞速爾美租界、百慕大島和蝴蝶島后第四個告別防風煤油街燈的海外城鎮。雖然造價高昂,可一旦竣工投入使用,將徹底奠定明珠市東南亞第一發達海港城市的名號。
從1639年開始,作為官辦的《曼城周報》也出現在明珠島海外領。即使路途再遠,《曼城周報》編輯部都會特別合并整理出一份月刊運到明珠島發行,上面也多了更多和明珠島市民有關的東方資訊。當然明珠島市民看到這份特殊報紙月刊的時間,通常都是兩月多月以后了。
1635年起。獲得永久定居權超過5年的明珠島海外領普通家庭,本土城鎮自由遷徙政策也開始有條件開放。不過六七年來,真正遷往本土居住的華裔家庭還真不多,反而因為工作外派或是遠東駐軍老兵退役的原因。從本土遷往明珠島海外領定居的華裔或歐裔老國民家庭倒突破了500戶,也算是為明珠島注入了更多的本土元素。
第一批明珠島海外領長大的青年也于1640年度開始進入國防軍陸軍和海軍服役,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國家和軍隊培植明珠島本地居民國民榮譽感和歸屬感的開端。
國會遠東調研組傳回的一系列報告和建議,得到了國會兩院和內閣的重視。將明珠島海外領的中等職業培訓學校升格為明珠市高等職業學院,提前列入了1643年度的國家級重點教育建設項目。往年的明珠島海外領中學畢業生要萬里迢迢趕赴本土高校入學的局面將大為改觀,職業技能科目齊全的高職教育將為華美的遠東產業布局提供更加穩定的支持,不再需要勞心勞力從本土企業請技術代表常駐遠東。
如此總總措施,總算是真正將這座遙遠的東方領地上的民眾和本土的國家利益聯為了一個整體,其難度和精力代價比其他海外領高出太多。
……
1642年6月16日。周一。
共和號、珍珠號兩艘從大西洋長途跋涉而來的護衛艦,在亞洲艦隊紅狐號炮艦的引導下,緩緩駛入明珠島海外領的港口,并向亞洲艦隊旗艦金城公主號輕巡洋艦上觀禮的參議員安邵清鳴響禮炮。
停泊在明珠市港口的各國商船紛紛向入港的華美戰艦升旗致禮,部分甲板上冒頭的歐洲商人也不由自主地摘下了帽子。這是近些年華美亞洲艦隊對外“定下”的新規矩。宣揚華美在東南亞海域無可辯駁的地區主導權,是華美亞洲艦隊的遠東重任之一。
碼頭邊的人群里,鄭森目不轉睛地看著站在金城公主號上的華美參議員安邵清的身影,不由得輕輕嘆了口氣。
“明儼兄為何嘆氣?”短短不過半個月時間,王夫之就已經被東南亞的日照曬得有點發黑了,可見每日在戶外溜達的時間有多長,但此時卻依然情緒極高地踮著腳在看熱鬧。
“明儼兄明日就要與我等告別。回香港了。”顧繼坤明白此時鄭森的心情,在一邊輕聲說著,“明儼兄陪你我二人觀游明珠島半月,再要重逢,怕是數年之后了,若不是船行在即。今晚當不醉不歸!”
“明儼兄,不如你也與你家總兵父親說說,與我等同赴泰西華美海邦觀學?”王夫之又不由自主地捏了捏袖子里藏著的華美簽證,臉上的興奮之色更甚,“到時我等三人又可吟詩對酒。論事評古,豈不快哉?”
“而農兄休要再說此等‘傷心’話了,明儼兄乃南京國子監生員,豈能自廢學業隨我等海游。”顧繼坤打斷了王夫之的話,朝鄭森歉意地抱手行禮,“我與而農兄遠赴華美游學之事,就托付明儼兄代為轉告家眷。”
“弟回去之后,自會安排下人將二位兄臺海游之事通達府中家眷。待兩位歸來之時,弟再與二位把酒歡。”鄭森按下內心的失望,對兩位結識不過兩個月的好友露出誠摯的目光,“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惺惺作態也非弟所愿,就此告辭!”
說完,鄭森一咬牙,回頭朝一艘正在做起航準備的華美商船而去,打算經香港回到廣州,再坐自家的海船返回福建。
鄭森這些日子一直陪著王夫之和顧繼坤在外游歷,無論是顧繼坤還是王夫之。都被對方那身嚴明正氣但并不迂腐的氣度所折服。眼下鄭森黯然回鄉,也讓二人有一種情投意合但卻身不同行的遺憾。對于這樣一個官宦大家的長子,顧王二人的私下評價很高。
“此處比之香港島,更為鮮麗。可想那萬里之外的華美本土……忠清兄,我二人此番輕狂西去,細思之,恐太過匆忙,不知對錯……”望著鄭森遠去的背影,王夫之神色又微微一暗,之前的興致勃勃居然變得有點緊張了。
說著,王夫之還從袖中摸出一份東聯集團開具的留學推薦信,上面還加蓋了明珠島市政府外事辦的公章。憑借這份官方手續,顧王二人就能夠加入“東聯集團助學金計劃”。而在以前。除了部分名額開給了明珠島本地居民,這個民間教育贊助項目幾乎就沒有大明讀書人的申請記錄。
“你我本就是辭家游學,大丈夫生于世,遍足山河遠疆,亦是廣攬見聞、格物正心之學。何來對錯?”顧繼坤表情嚴肅,眼底一絲堅毅,“這前宋之后于數萬里之外立國建邦,其先祖之難比我二人此行高出何止萬倍!我倒要真看看,我中國之裔是如何格物致用,立足泰西,興立華表的!若終是虛浮之地。就當是看出本相,也不虛此行了!”
“忠清兄所極是,弟惶而多慮了……”
王夫之見有人壯氣,也終于恢復了膽色,兩人就這樣站在碼頭邊,繼續欣賞著華美亞洲艦隊的入港。在他們視線的角落里。一艘外觀漂亮的中型商船正在加煤補水,那是他們幾天后將要乘坐前往華美本土的客輪。
……
國內船舶制造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成本更低的國有青城造船廠已經成功奪取了國內散貨干貨商船的主要市場,從北洋船舶集團分家的雅城船舶公司也以業務專精模式奪走了大多數民用或軍用縱帆船的制造業務,而后者全是歐洲土豪人傻錢多的生意。
北洋船舶集團如今只剩下軍用船舶和大型商用船舶的業務優勢。但華美海軍再怎么舍得花錢,也不可能喂飽北洋船舶集團的所有船臺,而大型商船因為價格高昂,更是用戶稀少,每年能開工一兩艘就不錯了。為扭轉頹勢,北洋船舶集團果斷調整業務,將重心集中在國家將來必然需求的高速商用船舶上。
“東方商務快輪”的原型是軍方的灰鯨級遠洋運輸艦,經過船體重新優化設計后的新型船專為往返華美本土到遠東明珠島海外領的客運服務。兩套曾是海軍專用的2000馬力蒸汽機組為船只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滿載排水量2070噸,最高航速卻達到了20節。客艙分為頭等、一等、二等一共三級,能夠最多搭載200名乘客以17節的平均航速跨越印度洋,理論上從明珠島到南山港,只需要兩周的時間。而在之前,通行印度洋的華美商船,平均航速才不過11節,相同航程至少要花費三周的時間。
在時間就是生命的口號越發重要的當下,北洋船舶的高速商用船舶研制計劃迅速獲得了國會科工委和內閣的贊許,并再次獲得了建造高速商用船舶享受國家稅收減免和用戶補貼的鼓勵政策,重新奪回了船舶制造業的技術領先優勢。
為了保證高航速下足夠的續航力,“東方商務快輪”的載貨空間大多設計成煤倉,除乘客、燃煤和各類補給品之外,最大商業載貨量只有區區300噸。而其主要客運業務,目前也只提供給華美政府或企業商務人士出差使用,一張南山港到明珠島的單程二等艙票價就高達80美元。
數月之后,顧繼坤和王夫之才知道自己當初有多幸運。他們當時拿到的免費船票,恰好是和華美參議員安邵清同坐的“東方商務快輪”,更是東方運輸公司第一艘投入遠東航線運營的高速客運船舶。
而原本應該乘坐的某艘東聯五桅大型縱帆商船則因為中途遭遇印度洋颶風,所載移民死傷慘重不說,船只還不得不在海壇島海軍基地修理了兩個多月。當然,這已經是后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