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父一戰后,無論是淮南軍,還是石聰的人馬,俱都收縮于鎮,不再有什么大的動作。一時間,淮水北岸沿線一片地域反倒成了雙方對峙之間的一個中空地帶,只有各自游騎斥候在區域內游蕩監聽對方動靜。
但是中空并不等于真空,雖然雙方軍隊俱都撤出,但這區域內還是不乏人跡活動,有的是逃難的游食流民,有的則是藏匿在山野荒地中的盜匪,趁著這個短暫的空當外出活動,想要收撿一些便宜。
位于潁上慎地之間,有一片占地頗為廣闊的灘涂葦塘。在這盛夏之際,左近茅草茂密,郁郁蔥蔥,在人目難及的葦塘深處,則有一片極為空曠所在。
這里乃是葦塘中的一處實地,方圓足足有十數頃,其中過半都已經被整理出來,甚至種下了許多菽苗、菘菜之類的作物。左近多有密林、茅葦遮擋,儼然一方獨立天地之外的凈土。
耕地之外有屋舍村落,窩棚密架,觀其規模最起碼聚居有千數人眾。窩棚內外多有民眾出入活動,木架上則晾曬著漚過的麻絲并風干的魚干之類,不乏自給自足的味道。
在村落最中心,有一座高達丈余的竹木閣樓,雖然并無多少修葺,但已經是這里最氣派的建筑。閣樓內外多聚壯丁,有著披著竹片、麻繩串聯的竹甲,有的則只著簡陋的麻衫。至于他們手上兵械也都五花八門,竹槍木棒、短刀鐵鋤。
閣樓之內,數人團坐,中間一個赫然是早前入鎮拜望沈哲子的淮南塢壁主李陶。至于其他幾個,老邁、丁壯兼具,相貌多有相似,好像同族血親。
“沈維周其人,才能和膽色還是有的,加之又出身江東顯宗門戶,廣引江東物貨入鎮養民,又能率部過淮擊破賊眾。其人入鎮以來,確讓鎮中氣象煥然一新,鄉土改觀遠勝往年所任。”
李陶坐在席中對幾人分講,中不乏對內史沈維周的推崇:“其實我是希望幾位家老能引家人歸南,奴軍大部南來在即,此處雖然草木遮掩,但也絕非奇險絕地,若被奴眾掃蕩察覺,絕難自保啊!”
然而他這話音剛落,旁側卻有一人冷哼道:“可是我所聽聞,卻與阿兄所有不同。鄉中多這位少年鎮將權欲太熾,甚至不許鄉人持戈自保,要將士庶人命俱都攥在手內。他此前雖有險勝,但今次來犯乃是羯國百萬軍眾,淮南區區數萬疲兵此前尚能窮命奔波,真到強敵至此,又拿什么去抵抗?阿兄也其人江東顯宗,帝室婿子,即便不守也能棄鎮歸國,不傷爵祿。但對我等居此人家來說,卻是家破人亡慘劇!”
“阿兄你對其人如此盛譽,卻罔顧即將催命南來的強敵,莫非是責我等宗人于此分你人眾,讓你不能一爭淮南軍主之位?”
李陶聽到這指責,臉色當即變得難看起來:“六弟你如此疑心惡向我,讓我如何辯駁?家業旁寄于此,乃是父輩定計,我持家以來,也是竭力維持此處,何來一二怨聲?但眼下態勢確是不妙,我只是擔心此處家業所寄會被察覺,引來殺身之禍……”
“哈,倒是有勞阿兄關照了。我可是聽說,江東物貨舟船連綿運來,就連尋常寒卒都能飽食新稻,新布裁衫。阿兄你在淮南,也非無名之輩,資用如此之厚,難道不能分潤少許?結果你送過江來的是什么?無非幾匹舊麻粗綀,苦鹽劣米。這就是你所竭力維持?若還有一二血脈情分,何至于如此苛待?若非今次想要集眾壯勢,只怕你還不會來此看一看我等兄弟過得怎樣豚犬都有不如!”
那人越說,神態越有激憤,而旁邊那幾人也都露出同感之色,望向李陶也有不善。
李陶聽到這指責,臉色更加難看,默然半晌才對身畔一老者拱手:“我持家以來,未有壯聲,不敢夸勞。但若到守業,自問尚有一二可陳。叔父并眾兄弟長居于此惡境,我又怎么會心安!至于資用所助,此前淮上無禁,自然可以放板自由往來。可是現在江禁嚴苛,就連我自己過淮,都要小心萬分。若載太多物貨至此,一旦被巡防截攔,只怕淮南本家都要遭受大難……”
“你不是還那沈維周有賢才德政,怎么現在又要擔心家業不保?”
聽到這話,先前那人臉上鄙夷之色更濃。
老者在默然片刻后,望向李陶說道:“三郎你有苦衷,我也能想到。分家求存,是早年所立,眼下未至絕境,也不必急改。淮南形勢雖有轉好,但羯國軍勢兇猛,淮南也未必就能保全。六郎雖然有焦躁,但并不是沒有道理。你與其再勞神勸說宗人歸家,不如用心些,多載一些資貨來助。”
“眼下淮北敗壞,游食多浪蕩在野,我家若能廣儲,自然也能多集游食,揀取丁勇,不必茍藏這葦塘惡地,甚至直接攻占一處水陸要津。既有人眾,又有要塞,屆時無論向北還是向南,誰又敢有小視?似是三郎你存身淮南,雖然有一時安穩,但卻受人看輕,甚至難爭淮南一軍主之位,實在是浪費了這天賜壯士的躍進時機!”
聽到這叔父老而彌堅,暢談家業大計,李陶不免瞪大眼眸。他本身是沒有什么雄心壯志,多有中庸,像是早前跟隨朱逢對抗將主,而后又跟隨凌卓向將主低頭,凡事不爭先,不愿赴險。今次過淮是趁著江防還未完全鎖住,想要將這些家人引回后方安定處,卻沒想到這些人志比天高,已經有了要謀大事的氣概。
尤其聽到招募游食之類語,李陶更是心驚肉跳,他家人藏身這淺灘已經要托命于僥幸,若再外出招搖,那不是唯恐死的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