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波瀾不驚地過著。
轉眼間,王為畢業參加工作也好幾個月了,已經完全適應了本時空的生活。
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這一日下午,王為剛剛出了趟警,回到所里,準備休息一下,喘口氣就去食堂大吃一頓,晚上還有一大堆事等著忙,結果卻發現所里很多同事都擠在一起,圍著二警區負責人陳鵬,陳鵬手里則拿著一張報紙,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王為一出現,所有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望了過來,神情古怪,又帶著絲絲的興奮,也有掩蓋得很好的一點嫉妒。王
為腦子飛速一轉,立馬就想到,可能是李穎那篇文章見報了。上
次在風華大酒店和李穎見過一面之后,這位李大記者在邊城又調查了兩天,主要是走訪了一下高抗美和分局重案中隊,市局重案大隊等一幫當事人。隨后回轉省城,便沒了消息。
王為也不是很在意。
對這些場面上的操作手法,他倒不是一竅不通,兩世為人,就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明白米蘭那個思路很正確。先把輿論造上去再說,給他家老爺子創造出面的機會。只
是,俗話都說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從根子上,王二哥就不是個當官的料,他那個二桿子脾氣,沖動起來攔都攔不住。就這狗脾氣,就算當了官,遲早也會被人擠下去。
雖然剛回來的時候,王二哥也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先知先覺的優勢,干一番事業,在場面上混個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讓老爺子和大伯小姑他們都看看,王誠的兒子,王家二房也能出人才。誰
知幾個月派出所工作干下來,王警官立即又不自覺地滑回到了另一個時空的老路子上,每天陷在無窮無盡的雞毛蒜皮民間糾紛之中,忙了個焦頭爛額,漸漸的把上進的心思又淡了。那
個李記者,或許也有自己的難處吧。
原本宣揚他王為在“三二九殺人案”中力挽狂瀾的功績,就要得罪一大批目前正掌權的人,而且還有可能引起其他兄弟地市的連鎖反應。
誰也不敢保證,就只邊城市有冤案,其他地方的案子,都是鐵證如山的。這
樣重量級的稿子,他一個年紀輕輕的小記者,也不見得就能發得出來,就算是發在內參上,難度也很高。
王為幾乎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誰知這時候,忽然又發了出來。
“看什么呢?”“
二哥……”王
為一走過去,立馬就響起一片“二哥”之聲,甚至還有個別叫“王所”的。其實這滿屋子警察,聯防隊員,有一個算一個,論生理年齡,幾乎個個都比王為要大。基
本上,平時大家都是直接叫他的名字。只
有一兩個年紀和他差不多,大個一兩歲的新丁,才叫他王哥。但
現在,卻是一水的“二哥”。
“二哥”這個稱呼,是張方最開始叫起來的。張方跟他走得近,知道他在家行二,就學著北方人的叫法,開玩笑般叫他“二哥”。大
家也當玩笑來聽。
今兒卻明顯不同了。
“王為,你小子運氣不錯啊,都上內參了!”陳
鵬笑著說道,隨手將報紙遞給王為。王
為接過來一看,果然是一份供省里大領導參閱的內參。這種格式的“報紙”,他在老爺子桌上偶爾見到過,也看過兩回。李
穎寫的那篇文章,赫然在目。王
為以極快的速度看了一遍,就知道為什么這篇文章拖到現在才上內參的。這
是一篇純技術性的內參,主要從技術角度闡述了“三二九殺人案”偵破的真相。
而當初,李穎和他談的時候,說得很明白,是要借這篇內參,好好刺一刺公安機關的某些不好的現象,引起省里大領導的重視。這
也是熱血文青的通病,總是把自己的文章想象成投槍,匕首之類的。也
就是說,這篇內參只突出王為一個光輝的正面形象,其他人都是面目猙獰的反角。
當時王為就覺得有點不對頭,但想著這樣的事情,李穎才是行家,所以最終也沒有表示反對。現
在卻變成了技術性內參。由
此可見,李穎那個“投槍”,果然是行不通的,報社的領導也得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關系。不能由得手下一個小年輕記者胡來。當
然,李穎還是很夠意思,純技術性的內參,還是突出了王為的作用。
只要看過這篇文章,哪怕對刑偵再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會覺得,這個案子沒有王為的話,就真成大冤案了。王為是力挽狂瀾的大功臣。
對邊城市局,邊城檢察院,內參也沒有批評,反倒溢美之詞。尤
其是檢察長于青陽,在一聽到洪峰等人的匯報之后,第一時間趕到看守所,阻止了死刑的執行,為這個冤案徹底平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邊城市局副局長洪峰,堅持正義,支持一幫年輕晚輩辦案,形象也非常正面。這
就很好。皆
大歡喜嘛!這
樣的文章才能順利上內參,順利送到省里大領導的案前。
這也是為什么原本應該嚴格保密的內參,會出現在基層派出所的原因。這樣的內參,偷偷帶一份出來,給公安機關的同志們內部傳閱傳閱,雖然也犯紀律,卻不會有人認真追究的。可
以鼓舞士氣嘛。
“王為,干得漂亮!”陳
鵬站起身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遞了支煙給他。立
即便有人討好地給二哥點上了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