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這玩意兒,本身就屬于香飄十里的,是那種聞著味兒就能流口水的,等到真的開動了更是越吃越停不下來。
在此之前,周家人并沒有吃過麻辣燙,不過聞著這味兒,再瞅著里頭切了好多的大里脊肉和肥瘦相間的三線肉,當下連問都不問,忙不得的接過來先開吃了。
當然,麻辣燙里不單只有這些,事實上周蕓蕓把她能尋到的配菜全給添進去了。
肉來自于胖喵所捕獲的獵物,因著最近天氣炎熱,加上家里人也沒心情做熏肉、臘肉,那些肉根本就放不長,周蕓蕓索性將所有肉都切了,管它是野雞還是野兔,先吃再說。
蔬菜也不少,青菜、白菜、空心菜是最基本的,先前周蕓蕓閑得慌還發了不少豆芽,一開始特別小心翼翼,結果阿奶瞧了一眼壓根就沒當一回事兒,再一問,這兒的人們多半也會發豆芽,不稀罕。除此之外,還有之前積攢的各色菌菇,全給切成幾塊丟進去煮。另外,像絲瓜、冬瓜、土豆之類的也沒少。
考慮到自家人的特性,周蕓蕓特地在每個大海碗里都擱上了不少的肉,且故意擺在明面上。果不其然,一瞧這架勢,全家都兩眼放光,就連先前在灶間啃了個烤紅薯的三囡也埋頭狂吃起來。
周家人本就不挑嘴,再加上周蕓蕓特地熬了半天的湯底極為入味,哪怕味道再寡淡的蔬菜,這么過了一遍,那滋味也絕了。
考慮到家里人都是大胃王,周蕓蕓擔心他們吃不飽,又蒸了些餅子,全是貼在湯鍋邊沿的,湯底的味兒全進去了,莫說還有麻辣燙佐味兒,哪怕單吃也是一道美味。
只一會兒工夫,連麻辣燙帶餅子就被一掃而空了。
“吃飽了嗎?沒吃飽再煮點兒?”周蕓蕓吃得比他們都少,她和三囡加一塊兒都不及他們任何一人。她的估算倒是挺準的,在問了這個問題后,所有人都搖著頭表示略有些吃撐。
實在是太好吃了,又辣又麻的,湯里頭肉多油多,哪怕周家先前伙食也不錯,卻完全不能同今個兒相提并論。
怎么說呢?甭管炒菜有多好吃,都抵不上今個兒這餐來得痛快!
見大家都吃飽了,周蕓蕓露出迷之微笑:“吃飽喝足,那咱們就來說正事兒。阿奶你說,這麻辣燙能賺錢不?”
周家阿奶微微一怔:“麻辣燙?賺錢?好乖乖你的意思是將這個賣給旁人?這想法倒是不錯,可這陣勢估計小不了,難不成咱們家還要盤個鋪子做買賣?”
身為莊稼把式,周家阿奶雖時常趁著農閑時往鎮上跑,可到底沒想過要留在鎮上過日子,對她來說楊樹村才是家。以往擺個小攤子倒是無妨,可麻辣燙這玩意兒一看就麻煩得很,賣的話,又要大鍋子又要碗筷的,指不定還要桌椅。就算肯定能賺錢,這陣勢也太大了。
“哪里就用盤鋪子了?回頭支個小攤兒就成了,先前我趕場子時還看到人家賣豆腐腦、小餛鈍呢。”
周蕓蕓倒是不反對家里盤個鋪子,問題是按著她的計劃,真要盤鋪子一個絕對不夠。她本就是打算依著先前賣旋風薯塔的模式,每個鎮上支一個攤子,縣城則是倆。正好八月初開始,賣到過年都沒問題。
至于具體的售賣模式,周蕓蕓決定照搬上輩子,弄個半人高的大鐵鍋,或者是干脆做成長方形的,里頭隔出兩個九宮格,也就是一鍋能同時煮十八份麻辣燙,當然還要戳幾個小孔方便湯底流通,再弄些竹筐子將各色配菜分裝好。到時候,想吃啥就放啥,保準賺錢。
將自己的想法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講了出來,周蕓蕓一臉的淡定:“咱們家蔬菜、肉都不少,今個兒這配菜還不全,回頭再能出肉丸、魚丸、蟹丸……對了,還可以弄各種豆腐、腐竹、年糕之類的。”
麻辣燙的配菜并無規定,少則十幾樣,多則幾十樣乃至上百樣。周蕓蕓上輩子就參加過不少的美食街,曾經就見過一個號稱最全麻辣燙的攤子,上頭光是各種丸子就有五十來種,蔬菜全的幾乎能成為教科書,海鮮也極多,全部加一起兩百種都打不住。
因著條件有限,周家是絕無可能做得那么完美的,可這年頭的競爭力也小啊!
再有就是周蕓蕓配的湯底,其實真心說不上是啥秘方,擱在前世只要隨便一百度“麻辣燙湯底配方”,絕對能出來好幾十萬條信息。當然,真正家傳的秘方是絕對搜不到的,可尋幾個大眾化的湯底配方卻是容易得很。
還有各色蘸料配方她也記得,不說完全復制,起碼能模仿個七八成相像。
其實說白了,麻辣燙的技術難度非常之低,唯一麻煩的就是湯底和蘸料配方,若能解決這倆麻煩,旁的一切都不成問題。
……就是會非常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