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蕓蕓的舒心生活 > 第61章

            第61章

            三囡這話坑歸坑,卻不能否認的確是說到了點子上。旁的且不提,等那上百畝水田里的稻子一收上來,從曬干到脫殼,只怕也得費不少工夫,到時候少不了要用到二河那屋。倒是全部歸整好后,應該就會收到后院糧倉里去,這么一來也不算太耽擱。

            周蕓蕓低頭算了算時間,估摸著最多也就折騰到十月,再算上做麻辣燙的買賣,大概能堅持到十一月底,畢竟等天氣真的冷下來后,甭管干啥都會很不方便。哪怕阿奶舍不得這筆好買賣,也不可能再像如今這般五路并存了,最多最多將青山鎮那攤子留著,其他遠的地方一準兒得歇了。

            而若是只有青山鎮一處攤子,周家人完全可以輪著休息。到了那個時候,二山、二河的親事也就能提上來了,要是動作夠迅速,指不定還真就能趕在年前娶媳婦兒呢。

            不提周蕓蕓在這頭替兩位堂哥操碎了心,單說之前張里長得了周家大伯的叮囑,轉身就緊趕慢趕的去了縣城里,迫不及待的將消息遞了上去。

            跟先前周蕓蕓預料的一樣,甭管是哪個年代,跟民生大計扯上關系的那都是大事兒,哪怕再生稻在她看來有極多的缺點,卻也能改變現如今的格局。

            有一點,周蕓蕓并不知曉,其實在這個年代已經出現了兩季稻,可惜兩季稻對于氣候的要求格外嚴苛,除卻江南魚米之鄉之外,幾乎無法推廣到別處。也是,未經改良的稻子從播種育苗到收割,期間至少想要四五個月時間,想要種植兩季稻的根本條件就是一年之內冬季不能超過三個月。

            像大青山這一帶,撇開去年這種極寒天氣不提,就算往年年景好的時候,最遲十一月鐵定入冬了,而開春卻要到來年二月乃至三月。如此一來,就算想要推廣兩季稻也絕無可能。若是貿貿然的強行推廣,譬如第一季提前半月或一月播種,卻極有可能造成顆粒無收的后果。

            再生稻就不同了,因著是從稻樁上直接抽出稻穗來,免去了播種育苗長成的過程,直接將第二季縮短到了兩月余,哪怕會因此減產一些,卻也是極為合算的。

            說來說去,只能怨周蕓蕓上輩子是個點心師傅,假若她是個農科生,指不定還能折騰出雜交水稻來,那才是劃時代的發明。

            不過,也幸好她是個點心師傅,萬一上輩子不幸學了計算機之類的的專業,那才是真的悲劇了。

            而就在周家上下忙忙碌碌之時,張里長帶回了一個消息。

            上頭的回復當然沒那么快,尤其楊樹村所屬的縣城因著不夠萬戶,壓根就沒有縣令,而是縣丞。別小看了這一字之差,兩者的權限是完全不同的,這要是小打小鬧的事兒,縣丞自然能處理,事關民生大計,縣丞只能先讓張里長回村里仔細盯著,再急吼吼的將消息層層遞上去。

            張里長遞回來的消息是,叫周家千萬要仔細侍弄田地,畢竟這會兒才剛抽穗沒多少日子,精心侍弄著,等收獲時也能出產更多一些,萬一到時候上頭派人下來查看,甭管是他這個當里長的,還是周家本身也都能得些顏面。

            這下子,周家阿奶開始犯愁了。

            要是周家真的僅有那五畝水田,倒是問題不大,哪怕請人來侍弄著也使得。偏生,五畝水田僅僅是明面上的,那頭一百來畝才是大頭。

            跟兒子們商量一下,最終周家阿奶決定跟張里長攤牌。

            張里長只覺得腿肚子有些發軟,哪怕他先前就知曉周家最近發了財,畢竟甭管是五彩粽子還是旋風薯塔,或者是現如今還在賣的麻辣燙,都是瞞不過村里人的。頂多也就是不知曉周家將攤子鋪得那么大,可周家在做買賣這事兒卻是無論如何也瞞不過去的。

            饒是如此,誰又能想到周家竟是有錢到這份上?!

            “原來買下江家田產的竟是你們家。”驚嚇過后,張里長感概萬分。

            其實,自打江家那頭放出風聲來后,他就對這事兒上了心。莊稼人心心念念的不就是田間地里的那些事兒?就算他張家有錢有田,可正常情況下誰會一下子賣掉那么多上等的水田?張里長一聽到消息就立馬籌了錢,偏往日沒事兒時不覺得有甚么,一旦要用到錢了,卻怎么籌都不夠。

            折騰了月余,張家也只弄到了四百兩銀子,看似不少,可若是想買上好的水田,再加上契稅之類的,也就堪堪能入手三十畝罷了。要說三十畝也不少了,可誰叫江家不愿意拆開零賣呢?

            看到張里長一副唏噓不已的模樣,周家大伯也依稀想起了最早先去楊柳村跟村口老頭嘮嗑時聽到的話,似乎張家也有意購買江家的田產,且比周家更早動心。

            一時間,周家大伯略有些尷尬,只搓著手不知曉該怎么開口。

            張里長是甚么人?雖說他能當上里長是因著張家乃楊樹村第一富戶的緣故,可若是他本人沒啥本事,也一早就被人擼了下來。這會兒見周家大伯這神情,哪里還有甚么不明白的,當下便笑著開解道:“我倒是對江家的田產動了心,可錢財不湊手,怨不得旁人。”

            又道:“早先以為你們家就村里那三畝地,我報上去的也是這個數兒,要知道是一百來畝,上頭保不準立馬派人過來查看了。不過也無妨,回頭我再跑一趟,也不用來村里了,直接去那頭的地,如何?”

            周家大伯忙點頭:“自然自然,一切都聽里長的。對了,我們家除了村里那三畝水田,前頭拐角不遠處的兩畝水田也是我們家的,再就是剛從江家買來的那些,里長你看……”

            “只看一百來畝的那塊就成了。”張里長感概道,“先還以為三兩畝的保不準事有湊巧,一百來畝就是另外的意思了。對了,你們也不用犯愁,這是天大的好事兒,回頭要是周家的族人不夠,我幫你跟張家這頭打聲招呼,這事兒辦得好了,咱們整個楊樹村、青山鎮,乃至縣丞老爺面子上都有光。”

            里長都這么說了,周家自沒有反對的道理。

            其實,到了這個份上,知情的周家人都已經很坦然了。左右都是白得了,咋樣都成。就像先前周家阿奶叮囑的那般,人得惜福。

            日子已經過得那么好了,可不是得珍惜著點兒嗎?正好,家里人忙著出攤賣麻辣燙,將那頭的事兒丟給張里長處理,甭管怎么折騰,到時候占便宜的依然是周家。

            還真別說,張里長是豁出去了。

            人家種田是圖糧食,或者圖出售糧食所得的錢,總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偏張里長想的卻是名,為了能得臉,他是真的豁出去了,侍弄起周家的田來,比自家的都要精心。正好,他家本身佃農就多,且自家的田都已經收割了,余下的佃農多半都是閑著的,他一聲令下,那些人拖家帶口的就來干活了。

            這么一來,田產一事算是徹底瞞不住了。

            消息傳出后,村子里直接炸鍋了。

            一百來畝水田是甚么概念?這年頭至少有七八成莊稼人是賃田耕種的,家里有田的人家不過爾爾,且即便有田多數也都是不值錢的旱田,像老丁家,先前有兩畝水田,這才丁寡婦安穩帶大一兒一女的真相,若非如此她一早改嫁了,不然壓根活不了。

            然而,周家竟有一百來畝的水田……

            這下哪怕三奶奶的威名再盛,也攔不住那些豁出命去也要湊上前套近乎的族人、村人了。周家阿奶當機立斷,叫她家老二帶上婆娘去出攤,又叫二河跟上周家阿爹,她本人則留守在家應付這些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