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怎么說,新宅院最終還是如期完工了。
打從一開始周蕓蕓就希望能夠在自家宅院里過新年,雖說賃來的房舍也不算差,可到底不是自個兒的,總歸有些怪怪的。當然,這也虧得這年頭沒有裝修污染,雖說一直到臘月初才真正完工,不過在花了兩日工夫仔細清掃后,立馬就能搬家了。
巧合的是,搬家那天正好是臘八。一大清早,周蕓蕓就起身了,這時候家里基本上已經騰空了,僅剩下的無非是一些貼身物件,便是這般也無需她來收拾。之前從賣主那頭買下來的劉叔劉嬸都是手腳勤快的人,有他倆在,最近這段時日,除了周蕓蕓偶爾興致來了下廚外,旁的一應所有都沒有沾過手。
當然,今個兒的臘八粥也是如此。
熬粥不是什么難事兒,考驗的也非廚藝而是材料。孟謹元本身雖不怎么講究吃食,可他知曉周蕓蕓好吃,當然更好自個兒下廚,只是因著懷孕加上如今家中也有奴仆,一直勸著她少下廚。可不下廚不代表不能講究吃食,尤其今個兒還是喬遷新居的日子,頭一日,孟謹元就特地拽上柳家兄弟去街面上買了上好的材料,盯著劉嬸將臘八粥熬好。
臘八粥其實并沒有固定的配方,尤其如今并非在大青山,十里不同俗,更妄論相隔幾百里的京城呢?好在想要尋到熟悉的味道也不難,旁的不說,這不是有現成的求助人選嗎?
從周家阿奶要來了周家往年熬制臘八粥的配方,孟謹元親自買了材料,不過除此之外,他也確實幫不上什么忙了。
大青山一帶固定的八樣材料分別是:圓糯米、粘黃米、秫米、紅小豆、蓮子、桂圓、小紅棗、花生米。當然,上等的冰糖也是少不了的,說起來這冰糖還是周蕓蕓鼓搗出來的,不過時至今日,已經由飴蜜齋流傳開了。再有就是熬粥專用的紫砂煲,雖說直接放入鍋中熬煮也沒啥,可若是用紫砂煲換文火燜,味道會更佳。
周蕓蕓覺得她起得已經有夠早了,哪怕有孕在身,其實她的孕期反應并不強烈,前期是嗜睡,到了如今除了略有些行動不便外,旁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想著今個兒要喬遷新居,她特地早早的起身,才剛收拾妥當,便見孟謹元端了個湯盅并兩碗兩勺進了內室。
“先吃點兒臘八粥墊墊,今個兒怕是有的忙了。”
孟謹元不是沒想過要親自下廚,關鍵是他那廚藝只能保證不吃死人,離美味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考慮到周蕓蕓有孕在身,今個兒事情又多,哪怕僅僅是熬粥,他也不想冒險。
不過,對于周蕓蕓來說,便是這樣也足夠了。
剛出鍋的臘八粥帶著五谷雜糧特有的清香,只剛掀開蓋子,就能聞到一股子甜甜的味道。雖說劉嬸的廚藝比不上周蕓蕓,可她天不亮就起來熬粥,足足一個時辰的文火慢熬,里頭的每一樣材料都熬得化開,粘稠之中又顆粒分明,莫說吃到嘴里了,便是只瞧著也極為開胃。
“謹元……”
看著孟謹元打開湯盅的蓋子,用骨節分明的手盛好一碗粥,送到了自個兒面前,微燙的熱氣撲面而來,不知道為何周蕓蕓就覺得兩頰熱得很,想說些什么,可腦海里卻是一片空白。
“蕓娘,這段時日叫你受累了。待我他日金榜題名,定不會有負于你。”
四目相對,孟謹元眼底里閃過一絲愧疚,自打成親以來,他一直專注于學問,想著早日金榜題名,這本也算不得錯,可人的精力就那些,他既是埋頭苦讀就難免忽略了嬌妻。偏他家還沒有親眷,旁的婦人有孕都能得長輩或者妯娌姑嫂的關照,唯獨自家一應事宜都要周蕓蕓一人受著。
見周蕓蕓還愣在那兒,他只催促道:“趁熱快喝吧。”
“……好。”
一碗甜甜的臘八粥,雖不是什么絕頂美味,卻是在這個冬日里暖了胃也暖了心房。
雖說起得是早,可因著兩地還是有點兒距離的,加上冬日的京城到處都是積雪,哪怕道路已經被人清掃過了,軟轎也不敢太快,顛著也就算了,萬一滑了一跤,那事兒可就大了。
至于馬車,剩下的行囊以及劉叔倒是坐著馬車早早的往新宅院趕去了,不過孟謹元并劉嬸卻是陪伴在軟轎兩旁。
軟轎之中,周蕓蕓穿著厚厚的毛皮衣裳,手里捧著熱乎乎的暖手爐,腳上蹬著內里襯著瀨兔毛的靴子,加上軟轎本身保暖還是很不錯的,倒真沒覺得有多冷。可那是她,一直護在軟轎外頭的孟謹元肯定沒那么暖和。
“謹元,咱們何不多雇一頂軟轎?或者你隨馬車先過去吧,左右也就這么一會兒。”雖然挨凍的并不止孟謹元一個,可顯然周蕓蕓只心疼他。
聽得這話后,孟謹元卻只是笑笑,伸手將軟轎窗上的厚簾子蓋上,低聲道:“我不冷,要是這點兒冷都受不住,來年會試怎么辦?”
見周蕓蕓還要掀開簾子,他只伸手蓋住:“等回頭到了宅子里再說,省得吃了冷風鬧肚子。”
沒奈何,周蕓蕓只好收回了手,心下卻直納悶孟謹元方才那話。
——什么叫做“來年會試怎么辦?”
雖說嫁的是個飽讀詩書的學子,可憑良心說,周蕓蕓本人對于科舉一道并不了解。僅有的那些事兒也都是跟孟謹元閑聊時說的,像鄉試那會兒,要考三場,每場都要提前進入考場,還要住上一宿這種事兒,擱在嫁人之前她完全不知曉。
這也難怪,她上輩子是個學渣,最基礎的課程尚未學通透,哪里有精力去研究歷史?再說了,中考高考那也不用在考場里住一宿啊!
至于會試,因著孟謹元尚未參與,周蕓蕓完全不了解。
聽方才那話茬,似乎會試要比鄉試更艱難?這里頭的艱難不是指考試難易程度,而是單純的考場感受。
仔細盤算再三,周蕓蕓忽的想到,上回的鄉試是在桂花飄香的八月里,熱是熱了點兒,畢竟秋老虎還是很厲害的,可離中暑還是有段距離的,只要別像小柳子那樣運氣背到連著三場都坐在糞號旁邊,旁的倒還算是湊合。
可會試呢?
哪怕再不了解內里的具體情況,這最起碼的開考日期,周蕓蕓還是知曉的。通常都是在出了正月以后,根據前幾屆的情況來看,一般是二月初五以后。當然,具體哪一日入考場,還得等來年正月里另行布告通知。不過,就算再晚,也沒有晚過于三月的情況。
二月里……
據她所知,甭管是鄉試還是會試,亦或是考秀才的童生試,仿佛都是在號舍里進行的。而號舍,應該是透風的吧?肯定沒有地暖吧?鄉試是無妨,秋老虎肆虐的時候,關在室內才叫受罪呢,可要是換成數九寒天呢?
不由的,周蕓蕓在軟轎里打了個哆嗦。
思忖再三,周蕓蕓決定一到新居就向孟謹元問個究竟。
當然,這個想法到底還是沒實現,誰叫今個兒是喬遷的大喜日子呢?雖說孟家在京城沒多少熟人,可來暖屋的人卻是不少。
周家三口人是必到的,祁家大少爺是被強行拖來的。事實上,周家阿奶提前好幾日就支會過他了,要是真的忙也是可以不到的,只要禮到就可以了。對此,祁家大少爺只呵呵兩聲,禮到了人也到了,還叫來了不少手下湊熱鬧。
柳家兩兄弟也來了,順便還把唐書生一并撈了過來。再有,就是孟謹元在京城里認識的一些學子。
還真別說,這么一來,新宅院一下子就多了不少人氣。
虧得新宅院夠大,即便撇開后宅不論,前頭的兩進院子也能夠裝下這些人了。當然,周蕓蕓只是在最初露了個面,之后就跟周家阿奶一道兒去了后院里,只將前院留給他們喝酒吃菜。
對了,今個兒的席面是特地去酒樓里定的,畢竟賓客眾多,周蕓蕓指望不上,劉嬸做家常菜倒是不錯,要她一個人操辦席面實在是太為難她了。
已經去了后宅的周蕓蕓并不知道,自家這新宅院叫賓客們驚嘆連連。
祁家大少爺當然沒啥好驚嘆的,畢竟這些都是他盯著辦的。話雖如此,他也不是每日里都來的,加上他只管硬裝修,像之后的一些軟裝和布置,他卻是沒有參與的。今個兒仔細一瞧,雖不曾驚嘆卻也忍不住欣賞起來。
前院有兩進,第一進主要是門房、車轎房和一排的倒座房,里頭當然也不錯,不過賓客并不會進到里頭去。他們主要還是待在二進院子的正廳里和與之相連的偏廳里,順便也參觀了孟家的書房。
祁家大少爺對于書房無感,偏周家阿奶還跑去后宅陪她的好乖乖了,在看了一圈表示欣賞后,他索性拽著大金聊了起來。說真的,比起已嫁作人婦的周蕓蕓,和性子狂暴無法控制的周家阿奶,周大金是唯一一個腦子活絡又好糊弄的人,祁家大少爺自打因著先前修繕房子一事跟大金熟絡之后,就一心盤算著挖墻腳。
其實換作其他人,祁家大少爺一準信心十足的動手挖人了,說不準這會兒都已經成功了。可大金……
大金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有個不好對付的阿奶。
相識多年,哪怕祁家大少爺沒少聽周家阿奶詆毀自家兒孫,可他的想法是,既然是兒孫多少肯定是放在心上的,又思及周家上下這許多人,唯獨只有三房父子倆跟著上京了,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口是心非罷了,周家阿奶定是將三房放在心尖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