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紀霜雨曾說的,華夏人哪個沒做過仗劍江湖行俠之夢,周老太爺一把年紀,也被激起熱血,這一晚,與這一幕相似的情景在滬上許多觀影后的家庭出現。
許云汝守在首映的電影院外蹲了一天,走回飯店的步伐都是飄的。
只是這一晚,他就有種強烈的預感,電影票房可能會比自己想得更好了……
《滬上影劇》:華戲就讀后的許云汝,將自己的俠義江湖打造得獨具美感,承自其師的快速剪輯宛如狂風驟雨,應用在武俠片中,令觀看者快意無比。
《影戲風》:我料想紀霜雨作為攝影的影片絕不會肖似從前的武斗影戲,卻仍為《問青天》的江湖而興奮、感動!劍鳴聲起,我亦戰栗,全片觀看下來,幾度熱血沸騰。
《窗邊閑語》:音響運用又一佳作!如何巧思,才能想到為劍配音,為衣袂配音,甚至連雨聲,也透著奇特的風格。
《圖說影劇》:這是被提煉后升華、寫意的武俠,不同凡俗的招式,超乎技藝,近于問道,令人想起唐傳奇中亦俠亦仙之士,卻又逃不脫人心人性,果然是極其華夏式的處理方式。
《滬上晨報》:一洗過往武俠片污濁之風!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華夏人皆有俠客之夢,今人將其搬演至銀幕,本是教育國民之事,卻充斥著對西洋動作片的照搬模仿,致其不中不洋,不倫不類。許云汝先前之風格,汲取傳統戲曲套路,卻又嫌與影戲理論相悖。今日《問青天》面世,便是立下范本,以光影作詩,賦俠士之風。
《影劇大觀》特刊:此片一出,華夏武俠片盛行之風,又可再續幾年了!
……
武俠片的熱潮持續多年,泛濫成災,本已在減退,否則敏銳的制片公司老板怎會猶豫還要不要制作。
《問青天》一出,強勁的票房與口碑不止是令人直呼武俠片仍有市場,甚至是大大提高了武俠片的上限,讓人對這個類型刮目相看,扭轉印象。
街頭巷尾盡是模仿片中招式的,仿佛要把片中角色當作真實人物來崇拜。不止是小兒少年,成年人都無法免俗。
沒辦法,太有范兒了,人物塑造得更是鮮明,看完影片一個個絕招都印在了腦海里,比之他們從前觀影看到的,想象到的,都要精彩。不是那種套路化、戲劇化的夸張,既不流俗又具有真實性,這是以一切細節烘托出來的。
奸詐的昆侖書局推出的周邊亦是大賣。
除卻那些十分有趣,角色的擬動物形象周邊,還有影片中的武器也被制作成了周邊。如白五的峨眉刺,柳十三的銀蛇劍,胡襲人的爪套。當然不是真的武器,隨便販賣利器還得了。
峨眉刺嘛,是被做成了水果簽子、挑燈簽等形制,銀蛇劍做成了腰帶,爪套則是換換材料就行了,不具殺傷力。
這些都是紀霜雨給周斯音提議的,現代電影周邊產業都很發達了,不像現在干巴巴的。
是以這次昆侖書局開發出來的周邊,不但很具趣味,又兼有實用性,大家購買欲自然更高了。反正價格差得也不是特別多,都是買,為什么不買喜歡的影片周邊,感覺還有更具價值。
有的人不但買,甚至一買就是兩套,一套用,一套收藏。
昆侖影戲部的周邊組是新近成立的,因為這一行很新,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銷量竟是一路上揚,后來成為影戲部一大支柱,還有許多觀眾督促他們制作《古都鎮物奇談》的周邊。
影片還在上映,周邊制作這邊也趕緊生產了鎮物周邊,又引發了銷售熱潮。
——最后計算的時候,這些周邊的銷售額甚至不遜色于票房收入!
影戲界同行看到,全都急匆匆學了起來,賣得好不好自然另說了,各家情況不同。
此一番,華戲,或者說紀霜雨的教學實力也是被大大認可了。
雖然此片有紀霜雨參與制作,仍能顯出許云汝之能力了,宣傳期也有報紙說了,許云汝交的創作方案受到認可,才拿到學校創作基金,并邀請到校長加入團隊的。
而且此時有人提出來:好像……據說……華戲學生還有至少五部影片獲得創作基金,在籌備之中,最遲明年應該都能與大家見面。
觀眾狂喜!
影戲界同仁亦是狂喜!
倘若都是這樣的質量,影院何愁不敢放映本土影片?
制片公司都是躍躍欲試,此片讓大家信心大增,眼睛直盯著華戲。
此前華戲成立時,不少滬上影戲公司就捐過款,被納入創作基金,算是結下了善緣。雖然這些學生還不到畢業的時候,但各家公司已計劃著,等待拋出橄欖枝,將其招入麾下。
本來華戲就有些演員“科里紅”了,那都是臺前的,此番是讓導演系等幕后學生也進入了大眾視野。
華戲導演系大部分學生之前都有工作,也有的辭了職,或者個別沒正式入過行。倘若都有紀霜雨……不,不提紀霜雨,哪怕有許云汝一半的水平,都值得他們高薪聘請了!
有眼光的制片公司還盯上了攝影師、燈光師等幕后人員。
聘請外國攝影師,起碼也要六百到八百大洋,還得提供人家洋房、洋車,吃好喝好。若是日后請到華戲的學生,就算也花同樣的錢,人家技術可能更好,工作態度還比洋人積極,又是同胞。
其他從前未捐過款的制片公司也才回過神來,應該和華戲打好關系啊,給他們的創作基金捐點錢。如此去學校招聘搶人,甚至提前和學校溝通,看有什么樣的優秀學生、送員工去培訓,都更便利。
滬上影戲學校。
紀霜雨、周斯音、許云汝在校方領導的接引下,步入校園,貝克影業的白立,以及其他數家外資影院及制片公司負責人亦在列。
這就是滬上影戲界幾家華資大制片公司聯合開設的影戲專門學校了,專業沒有同年開設的華戲那樣齊全,主要是培養影戲方面人才,多是演員、導演、攝影幾大專業。
紀霜雨本就答應過滬上的同行,若是來滬上,就去滬上影戲學校上課,如今自然履約。
此處校園環境和京城也是大不相同,西式風格的建筑,校園內種著梧桐樹。
紀霜雨到了滬影的大禮堂,遠遠就能看到有學生在門口探頭探腦,看到他們立刻回頭報信。待紀霜雨進了大禮堂,就見里頭坐滿了人,他方踏足,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所有學生站起來迎接。
“謝謝大家。”紀霜雨微微躬身,并對他們校長笑著道,“怎么感覺你們學生比傳說的多呀。”
滬影的校長看了一圈,也笑了:“知曉紀校長要來授課,非但是我校學生激動,凡是愛好影戲劇藝術者,莫不設法觀看,不瞞你說,我也有幾個朋友托我,將孩子送來一聽。”
就和華戲一放露天電影的時候,人數就激增一樣,現場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校外來的仰慕者。
紀霜雨走上講臺的途中,還不斷有人喊他:“紀老師。”
——雖然紀霜雨今日才第一次給他們上課,但他們有學過紀霜雨傳來的教案的,更有練過紀霜雨出版的鋼筆字帖的,喊一聲老師實不為過。
紀霜雨頷首應了,從背包里掏出東西來擺在講臺上,大家一看,竟是一排玩偶,正是刺猬白五、黑蛇柳十三等《問青天》的周邊,一時都發出了尖叫。
“這個是許導演最近拍攝的影片《問青天》的周邊,大家都看了吧?等一下抽學號送給大家做紀念。”紀霜雨笑呵呵地道。
他今日講課,正是要以《古都鎮物奇談》和《問青天》為例,考慮到時長,主要講述的就是攝影和剪輯兩大方面。
滬影的學生頭一次聽紀霜雨講課,總算能把之前教科書上的難題問出來了。
中間紀霜雨還把許云汝叫了上來,給大家分享他的攝制心得。
有學生舉手問許云汝:“許導演,請問您有估計票房嗎?最后能上映多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