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帝的敲打!
朱元璋沉默片刻,又問起了江臨:“記得你來自未來,當初說過大明朝滅亡是天災人禍,人禍便是黨爭,你也猜到過朕要對胡惟庸動手。
朕問你,你覺得,此時是個合適的時機么?”
江臨聞,心中微微一凜。
這是朱元璋在試探他的看法。
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陛下,說是個合適的時機,是因為胡惟庸的野心和動作已經越來越明顯,他結黨營私,對朝廷的威脅日益增大。”
“但若說不是合適的時機,也是因為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能夠一舉將胡惟庸及其黨羽拿下,以免打草驚蛇,讓他們有機會銷毀證據或是做出更激烈的反抗。”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看著江臨,似乎在等待他繼續往下說。
江臨繼續說道:“陛下,您有大智慧,心里最清楚當前的局勢。
您需要的是一個名正順的投名狀,一個能夠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來證明您對功臣的處置是公正無私的。
在那個投名狀出現之前,您不會輕易動手,因為那樣會落人口實,說您亂殺功臣,寒了眾將士的心。
但若是有確鑿的證據,那就不一樣了,您可以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奸佞,肅清朝綱,既維護了皇權,又贏得了民心。”
朱元璋聽后,嘴角勾起一抹復雜的笑容,說道:“江臨,你小子很聰明,可也太聰明。
不過,你可要小心了,聰明人往往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
江臨心中一緊,他知道朱元璋對聰明人的戒心極重,歷史上許多功臣都因過于聰明而遭誅殺。
于是他連忙表態:“陛下,臣的聰明只為陛下一人服務,臣的一切智謀都只為維護大明的江山社稷。
臣絕不會將這份聰明用在其他地方,更不會用它來威脅到陛下的統治。”
朱元璋哈哈一笑,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冷意,他問道:“朕問你這個來自未來的人,例如呢?
你說的投名狀,究竟在何地?”
江臨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陛下要找的投名狀,便是剛剛還揚要砍斷我四肢,將我投入大獄折磨的延安侯唐勝宗。”
聽到唐勝宗的名字,朱元璋的眉頭緊鎖,臉上此時也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