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和韓延有點兒像,都是短頭發,黑框眼睛,下巴上一撮小胡子。
張總,這位就是劉江。
你好,劉導!
張恒主動伸出了手。
劉江怔愣了片刻,連忙起身握住了張恒的手,剛剛那一聲劉導,讓他有點兒慌。
六哥,不敢當,不敢當!
感覺氣氛有點兒尷尬,好在有王景華,有她在的場合,永遠都不用擔心會冷場。
都別站著了,咱們邊吃邊聊,剛收工,麥麥肯定餓了。
說著叫來了服務員,點好了菜,沒一會兒就擺了一大桌。
劉導!
王景華給劉江使了個眼色,劉江連忙起身,他不是個沒眼色的,畢竟做了好多年的記者,只不過此刻的確有點兒緊張。
六哥,我敬您,謝謝您愿意給我這個機會!
劉江的年紀要比張恒大很多,可在任何一個圈子里,彼此交往都不是按照歲數來論的。
張恒是投資人,而且,說起來也算是劉江的伯樂了。
要不是張恒的話,劉江那個劇本大概率會像前世一樣,在他手上再悶個一兩年,才有出頭之日。
一杯酒下肚,氣氛也隨之打開了。
劉導,有個問題我挺好奇的,你怎么會……想起來寫這么一個題材的故事
和殯葬行業有關的電影,此前也不是沒有過,比如小日子那部很有名的《入殮師》,還拿過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獎。
只是,在國內影壇,這個題材確實很冷門,難怪劉江找了那么多制片公司,沒有一家愿意投資的。
觀眾進電影院是為了消遣、娛樂,誰愿意看死人出殯啊!
其實……
劉江笑得有點兒靦腆,和他的形象完全不符。
我爺爺和大爺都是木匠,有時候也會幫村里的人做棺材、操辦喪事,小時候我家院子里就擺滿了各種魚柳、桑槐、松木、柏木的棺材,我爺爺沒事的時候,就給我們兄弟幾個講喪事的各種規矩,怎么停尸,怎么報喪,怎么入殮,聽得多了,我小時候……我小時候特別想做個大了,就是喪事的知賓,那么多人都聽一個人的指揮,感覺特別威風。
可劉江后來的人生軌跡,和他小時候的偉大夢想完全不挨邊兒,先是考上了政法大學的新聞系,畢業以后就在河北電視臺做起了法制欄目的記者。
《上天堂》這個故事,最開始是劉江寫的一本中篇小說,后來被一個朋友看過以后,就和他說,可以試著改編成劇本拍出來。
我覺得喪事不應該只有悲傷,也會有一些溫暖的東西在里面,親人對逝者的懷念,逝者對親人的牽掛,所以就有了這個故事。
沒想到這位還是個理想主義者。
我塑造的莫三妹這個人物,有我爺爺、我大爺、我堂哥,還有我,里面的一些橋段,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劉江所說的是老爺子活著的時候給自己辦喪事,小女孩兒去世之后,父母在孩子的骨灰盒上面畫星星。
六哥,只要你信我,這個故事我肯定能拍好!
劇本,劉江已經準備了兩年多的時間,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幾遍,每一個字都經過了他的反復推敲。
別人看劇本,只是文字,但是在劉江的心里,這些文字早已經變成了一幅幅畫面,一個個鏡頭,他所欠缺的就是一個愿意相信他,并且給他機會的人。
需要多少錢
劉江聞,眼神之中滿是激動,來的路上他就已經重新計算過了。
四……三千……三千五百萬,只要三千五百萬,我就能把這個故事拍出來!
事實上如果不是最近這幾年,國內演員的片酬像是坐火箭一樣,一路瘋漲的話,投入還可以進一步壓縮。
如果放在十年前,三千五百萬的投資可以稱得上是大制作了,但是現在,這筆錢至少有百分之六十要用在請演員的片酬上面,剩下的才是真正用在制作上面的錢。
《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前期投入是5800萬,張恒作為投資人,他的片酬只定了500萬,趙金麥也是這個價,其他演員方面,徐凡的最高,是800萬,就這還是給的友情價。
所有的演員片酬加在一起只有2100萬,剩下的全部用在了制作上面。
劉江說的三千五百萬,肯定要壓縮制作費用。
我給你5000萬,不算后期的宣發。
劉江聽了,感覺心跳都漏了一拍,他剛剛報的3500萬,是他省了又省,減了又減后的預算。
如果真的能有5000萬的話……
演員陣容可以考慮調整一下了。
六哥!
劉江端著酒杯起身,似乎又覺得這樣誠意不夠,干脆拿起了酒瓶。
啥都不說了,都在酒里!
話音剛落,拿起來就往嘴里灌。
臥槽!
張恒見狀被嚇了一跳。
這可不是啤酒,是……白的啊!
等反應過來,劉江已經將空了的酒瓶墩在了桌子上,一張國字臉瞬間漲紅。
六哥,謝了,就沖你這份信任,導演、編劇的費用,我……一分都不要,不要……
咣當!
話還沒等說完,人已經歇菜了。
張恒起身看了一眼,又看向了王景華。
一直都是這么性情中人嗎
呃……
王景華和劉江接觸的也不多,之前只見過一面,誰知道這么莽啊!
就算是再怎么激動,也不能拿著白酒對瓶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