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得觸目驚心,胖子忙道:“胡司令,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斗爭形勢過于惡劣,看來咱們要撤到上山打游擊了,再不走可就讓這獻王墓包餃子了。”
此時我反倒是下定了決心,想要敗中求勝,就得有破釜沉舟的膽量,關鍵時刻不豁出去是不行的,于是對胖子與shirley楊說:“開弓就沒有回頭箭,我今天非把獻王掏出來不可,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大不了兩腿一蹬拉****倒。”
現在的形勢看似已至山窮水盡,其實還有一點機會,我們事前又怎會想到獻王的槨是個萬年老肉芝的死體,而且還遠不止這么簡單,從地下挖出太歲原本平常,有些地方的展覽館里就有陳列品供人參觀,所謂的“太歲”,也不過是一種單生細胞的肉菌,被割掉一塊肉,也可以自行生長,是肉芝的一種,可以入藥,有輕身健骨的奇效,其形與色各異,形狀大多如牛心或人肝,色有白、紫、黃、灰、褐等等,唯一共通的特征是“眼睛”,太歲上都有一個黑如眼膜般的孔洞,也是它的核心部分,研習風水之術,對“太歲”之說不可不查,《青竹地脈論》中認為太為兇,歲為渕(即木星),是太古兇神死后留在世間的肉身,在這個眼睛上,有很多說法,有明眼,暗眼之分,明眼就是在表面,能看到它的目,是睜著的,只有這種才可入藥食用,而暗眼,則是眼睛藏在里面,做閉合的樣子,此乃兇惡之兆,噩氣內聚,觸之不詳。
當然我們現在遇到的應該不是一目的“太歲”,太歲只是“肉芝”的一種,“肉芝”的涵蓋面很廣,相關傳說也多,不僅中國有,國外也有,中國有部叫做《鏡花緣》的小說,其中記載主人公周游到一個海中島嶼上,見一寸許高的小人騎馬奔馳,便縱步追趕,無意中被地下樹根絆倒,剛好把那個小人吃到口中,頓覺身輕如燕,這個故事當然是演義出來的,但其中主人公吃掉的騎馬小人,就是“肉芝”的一種形態。
還有清乾隆年間,在云南山林中,出現了一個怪物,外形象是個大肉柜子,數尺見方的大肉塊,有人臉般的五觀,凡是碰到的東西,不論死活大小,就都被它吸入體內,如同一個無底大洞,一時攪得四民不安,以器械擊之,毫毛無損,縱有博物者(見多識廣的人)也不能指其名。
官俯出面懸賞征集能消滅這個大肉柜子的人,有擅風水術之人出,說此物乃肉芝也,是地氣郁結所化,隧遣膽大敏捷之士數十,用長竿挑了污穢之物,將之引至“頓筆青龍,屏風走馬(風水中形容地形的術語)”之處,那個大肉柜子,則立刻干枯變硬,使人搬柴草燒之,惡臭之氣傳于百里開外,聞到這氣味的人,都不免腹瀉嘔吐三天,此事在清代至民國期間有過很多版本的記載,其中也不乏夸大演義,但是整體的事件框架應該是真實的。
我手中的那本殘卷《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其中“地”字一卷,就詳細闡述了生長與地下的“肉芝”,凡風水大沖,清濁失調的所在,都會長有肉芝,但是根據其形態不同,吉兇各異,一目者最為普通,是“太歲”,二目者為“青忽”,五官兼備為“烏頭”,具三目者為前官后鬼的“螻廢”,遍體生眼的則被稱為“天蛻”。
獻王的“肉芝槨”,最少有兩目,一個眼是他老婆封住的缺口,另一個眼就是獻王棺材沉下去的地方,那也就是說這里不是“青忽”,就是“烏頭”,在古代又有個別稱,喚做“牛慁”,是古神的名字,所以才會用銅牛頭來做它的長生燭,外形應該是一個肉呼呼的人頭肉瘤形狀。
既然是雙眼的老肉芝,那是最少也需要數萬年時間才能形成,如果把它的肉徹底挖盡了,不留一絲一毫,那就不會再長出新肉了,我們見到的便是一具被挖光了肉的尸殼,從中突然冒出來的眾多人手肢體,應該是當年有人打算令這萬年老肉芝長出新肉,把精血充足的大量活人,用白蠟一層層的澆在肉芝尸殼上,讓他們與肉芝長為了一體,以期能重新長出肉靈芝,服用后便可以延年益壽。
不過似乎還沒等到成功,獻王就先死了,我曾聽shirley楊說在法國巴黎,地下萬尸洞的最深處,(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死后就被扔在萬尸洞上邊一層)在那下面,焚底岡教皇廷封印著一個能吞噬一切的“尸洞”,據說那是由于死者太多,將世界腐蝕出來的一個“縫隙”,位于這個世界中生與死,正與反,黑與白之間的“縫隙”,尸洞中有無數的人手,被這些手捉住的東西,都會被扯入“尸洞”里,然后化為“尸洞”的一部分,如果任由它無休止的擴大下去,造成最恐怖的“尸洞效應”,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法國的這件事,屬于教皇廳的機密,外人只能知道個大概,至于這尸洞形成的原因,從來沒有正式公開的結論,甚至就連尸洞存在的事實,都始終被遮遮掩掩。
我們三人在云南獻王墓中,面對最后的一層棺槨,險些被無數人手扯進墻壁,那應該就是一種由大量遇害者所腐蝕出來,附在老肉芝干殼上的“尸洞”了,究其根源多半還是對這附近天然風水的格局改動太大,形成了陰陽清濁不分的混沌地帶,趁著它的“尸洞效應”還沒完全發生,應該還有一線機會,把那落入眼窩深出的獻王棺找到,我不顧shirley楊的阻止,只扯了一條繩索,獨自跳了下去,一具高大的人形棺材就斜斜的戳在面前。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