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安來說,他選擇跟女朋友一起來看這部電影,更多的是想在農歷春節期間,感受一下中國的味道,對這部電影的水準并不抱希望。
走進電影院的大部分觀眾都與李安的想法相同,過農歷年出來的看電影,自然要看華語片才行。
臨時院線的25影院,自然不可能全天都放,安排完每天五場之后,其他的空隙都排給一些老電影。這些老電影的拷貝租賃價格非常低,幾乎就是白送,算是聊勝于無地多給影院增加點收入。
一開始,那先進的拍攝手法和優美成熟的動作畫面,就給這些華人觀眾帶來了意外之喜。因為以前在華人社區放映的,都是那種舊式功夫片,像這種現代化的電影幾乎沒有。
當看到香港的許多摩天大樓和豪華餐廳時,一些十多年沒回去過的華人甚至會心生感慨:原來香港已經發展得這樣好了啊!
李安與普通觀眾不同,他看的是電影專業方面的東西。顛覆了他對華語電影的認識,他現在才發現,原來香港也有不輸于好萊塢的好片。
李安在臺灣念了三年戲劇電影專業,又在伊利諾伊大學念了三年導演,更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年電影碩士。此時看了后,雖然覺得這部電影一些細節方面可以處理得更好,但真寫好劇本讓李安來拍,他卻認為自己拍出來的整體效果肯定遠遠不如康劍飛。
“打得好!”
“哈哈哈”
“抓住那個混蛋。”
“主演怎么死了?”
“痛快”
放映廳此起彼伏地傳來各種聲音,顯然觀眾看這部電影已經看得入迷,不知不覺地就隨勢叫喊出來。
哄笑、叫罵、喝彩聲穿插在整部電影放映之間,一直等到影片結束,觀眾都還在討論著剛才的電影。
“這部港片好帶勁啊,比好萊塢的動作片還拍得棒。”
“聽說電影里死掉那個米高就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