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張援民回家(補6月4號更新)
張援民讀《三國演義》,在讀到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的時候,還沒有什么想法。但是在看完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以后,張援民突然領悟出了火攻之術。
那藤甲兵身穿藤甲,刀槍不入,但卻畏懼火攻。火勢一起,瞬間灰飛煙滅。
而黑熊呢,它們雖然不著藤甲,但它冬眠時,不少都會蹲樹倉子。
黑熊選擇冬眠的樹倉子,都不是隨意選的,它們得從夏天就開始準備。
先找那洞口朝陽面的樹倉,然后在樹干上留下爪印和尿液,以此來告訴同類,這棵樹有主了。
從那以后的日子里,黑熊時常會爬進自己選好的樹倉中,打掃“房間”。
說是打掃,其實就是用爪子掏樹洞里面的爛木渣、濕木屑,一直劃拉到倉子里面干干凈凈。
等深秋,它住進來的時候,樹倉子里頭干干爽爽,不濕不潮。
而且,空心的樹,一般樹干都逐漸糟爛了,等干透了以后,黑熊往里面一鉆。這樹倉之于黑熊,就相當于藤甲兵的藤甲。
雖然還沒有具體操作過,但張援民認為這是可行的,但首先一點就是要別住倉子門,千萬不能讓黑熊出來。
所以,張援民還是想像他接張援民回家(補6月4號更新)
正趕上趙軍就從里頭出來,他正把狗皮帽子往自己腦袋上扣呢。
扣好帽子的趙軍,抬頭一下就看見了張援民、蔣金友。
趙軍微微一怔,剛睡醒的他有些發懵,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花眼了。
“兄弟。”看到趙軍,張援民立馬就迎了上來,而且很開門見山地說:“我倆來找你打圍來了。”
“干啥?”趙軍怒道:“我前天剛去跟你說完,你咋又尋思打圍的事?”
“不是,不是。”張援民慌忙解釋,說:“今天我們窩棚里有人,去殺黑瞎子倉,殺出一只黑瞎子來,完了他們現在整不住了。我就尋思,找兄弟你領狗來去,把那黑瞎子整死。我都跟他們說好了,這熊膽,兄弟你少給他們點兒就行。”
趙軍只瞥了張援民一眼,轉身就往楞堆場走,背對著張援民丟下一句:“不去。”
“別呀,兄弟,咋不去呢。”張援民忙小跑著追上趙軍,道:“兄弟,你那本事,打溜兒都能溜住它,那要領狗,更是手拿把掐的事兒。”
趙軍盯著張援民,問道:“大哥,你跟我說實話,這到底咋回事兒?你是不是又殺黑瞎子去了?”
張援民一聽,頓感冤枉,這次還真不是他挑的頭。
但趙軍哪里還信他,見張援民還不承認,便去問蔣金友,道:“蔣哥你說,這到底咋回事兒?”
蔣金友便從那天他們回窩棚以后講起,將事情原委全都給趙軍講了一遍。
趙軍一聽,覺得單論今天這事,張援民好像還真沒毛病,哪幾個套戶也是,又是灌酒有啥的。
但問題是張援民在77楞場的地位也太高了,他隨便說點啥都有人信。
現在冬季生產馬上就要結束了,張援民再想殺黑瞎子倉也就不成了。可來年冬天呢?他再整一幫人呼嘯山林,可就麻煩了。
趙軍知道,張援民來找自己,也是想借著自己的槍和狗,幫他在楞場工人之中樹立地位。
打熊取膽都是好事,但要是真這么整下去,那些人就更信張援民的話了。
而張援民總說他這奇謀、那妙計,還手拿把掐的。
可在趙軍看來,這跟作死沒什么兩樣。從民國至今,這山里從不缺獵人,難道就他張援民一個“聰明”人嗎?
可現在再看看,打圍不還都是正而八經的,規規矩矩的嗎?
那些“聰明人”比誰死的都快。
張援民不知道,可趙軍卻知道,前世沒有他相救,李大臣、李二臣在那次殺黑瞎子倉時受傷,也就沒能在后來跟著張援民去殺黑瞎子倉。
沒了這倆累贅,張援民第一次出山雖有波折,但還真把黑瞎子給干下來了。
從那以后,張援民妙計百出,殺了三個熊倉子,但等有一天屯里人找到他的時候,他早已死在了大山之中。
這事,趙軍知道,但張援民不知道,見趙軍不說話,他還有些著急,問道:“兄弟啊,你可得幫大哥呀。現在那楞場,還要好幾十人圍著我轉呢。你要不幫我,我這威信可就完了。”
趙軍眨了下眼睛,深深地看了張援民一眼,笑道:“行,大哥,那黑瞎子倉在哪兒啊?”
“啊。”聽趙軍答應,張援民笑了,道:“在那我們77林班往上頭32林班去,中間不有條爬犁道么,那爬犁道當間往小西山走,翻一條崗子,就能看見了。”
隨著張援民說,那山形地勢-->>就在趙軍腦海中自然出現,他大概知道是什么位置以后,便對張援民說:“那行,大哥、蔣哥。”
“哎,兄弟,你說。”聽趙軍叫自己,蔣金友也忙跟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