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音訊(上)
“一切都很好,年前整理完各項事務,留了幾個人守莊,就讓其他人回去過年了。等閉了莊,準備好車馬出門時,遇上大雪,在路上耽擱了幾天,沒趕在年前過來。”
云舒之前見到墨非的妻子,聽她聲音有些嘶啞,氣色也不好,想必是路上受了涼,生病耽擱了,于是又關心了幾句。
墨非并不多說自己的事,而是非常詳細的把信陽茶莊的種種事情都說給云舒聽。
知道信陽茶莊一切都好,云舒微微點頭,對墨非更放心了,就把明年春天采新茶制作信陽毛尖的事情跟他叮囑了一番。
墨非十分恭敬的聽著,并表示一定會做好,不會耽誤茶葉生意。
見他如此拘謹,云舒就讓墨鳴帶墨非下去安歇,這兩天帶他在茶莊里轉轉,互相交流一下管理茶莊的經驗。太湖云莊比信陽云莊的規模要大很多,墨鳴跟墨非又是同門師兄弟,私底下交流肯定要比云舒說起來有用。
待他們兩個人走了,墨清就說:“墨非行事嚴謹,少了幾分圓滑,于做生意一事,還有些欠缺。”
云舒并不覺得是缺憾:“各人有各人的性格,他能把茶莊管理的井井有條已經很好,并不一定要每個人都八面玲瓏。”
墨清也點了點頭。
云舒過年這幾天忙著,少有靜下來跟墨清說話的時候,趁著這個機會,她就讓人把馬六請過來,跟墨清一起商量河曲馬場賬房空虛一事。
現在信陽和太湖兩大茶莊都是用人之際,云舒身邊調不開人手,只能讓墨清從墨者中推薦一人。按照云舒的意思,最好是在河曲當地的墨者中選個合適的人,以免讓別人背井離鄉,徒增麻煩。
墨清想了想,對云舒問道:“你可還記得子殷?”
云舒點點頭,那個當初在馬邑為了給墨家兄弟治傷,向云舒低頭求助的墨家少年,是她認識的第一個墨俠,她怎會忘記?
只是當初那個十幾歲的少年,如今也該長大成為大丈夫了吧
墨清說:“子殷有個兄長,名叫子商,今年三十有余,為人老成穩重,善算術,在匈奴邊境行商,子殷如今就在他那里幫忙照料。前段日子子殷給我捎信,說那一帶如今越發動亂,他們兄弟兩家都有妻兒,無處可托付,正有舉家南下的打算。如果你覺得子商可用,倒可以讓他們兄弟二人投靠馬場。”
云舒覺得這倒是個兩全的好辦法,只是不知子商的本事是否足夠勝任馬場越來越大的生意。馬六本就是個沒有什么學識的人,云舒對他身邊的人選更加慎重。不過墨清推薦的人一直很不錯,墨非和墨鳴的能力她親眼所見,想來不用太擔心。
她思來想去后,對馬六說:“等開春,我讓大平陪你回去,找到子商之后,讓大平把我的算術之法教給他,等馬場的事情妥當了,再讓大平回來給我個準信。”
云舒讓大平到河曲走一趟,一是為了讓大平實地查看一下馬場的運作究竟怎樣,二是為了相看一下子商的為人和本事,三則是為了傳授珠算之法,方便馬場的運作。
馬六聽了她的安排,大為心安。
他剛剛聽到要來投靠的是一對兄弟,心中有些惴惴,怕駕馭不了這些能人,反而自己被這對兄弟束了手腳。但云舒讓大平陪著他回去,想來也是防著這一點。
墨清自然也知道云舒話里的意思,但他覺得這好比是交易貨物要查看貨物的好壞一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并沒有在意云舒的安排。
“如果覺得他們兩人可以用,我就派人去聯系他們,在二月之前給一個準信。”
云舒忙謝道:“那就多謝墨大哥了。”
墨清自認為當不起云舒的“謝”字,墨者之中有才能之人很多,但能找到自己位置,并發揮所長的人卻很少。
云舒不斷的給墨者這種機會,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他又怎能再讓云舒感謝他?
云舒的道謝是下意識的話語,并不知墨清想了這么多。
她在客廳待了這么久,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周子輝準備帶著周子冉回去,特來告辭。
云舒忙送他們出莊,走到門前,周子輝突然想起一事,說:“我娘說過了正月十五就讓冉冉開始學女紅,問雪霏是不是也一起?”
云舒點頭,說:“自然一起,再加上三福,有她照顧著,我放心一點。”
目送他們離開,云舒在門口站了站,轉身回到納錦苑找來吳嬸娘和丹秋。
“我想買些仆婦和丫鬟,你們算一算莊里需要多少人,等過了年,我好讓人去買。”
丹秋微微有些吃驚,但想到云舒今非昔比,買幾個丫鬟用用也是正常,就沒有追問。
云舒要買仆人,并非自己所需,而是想到云默、雪霏、三福全靠丹秋和吳嬸娘二人照顧,她們還要兼顧其他瑣事,每天都忙的不曾停歇。
現在事情還算少,等以后事情多了,內務全靠她們幾人,完全轉不開。而云舒又不想把山莊的內務和茶園的事物混在一起,必須得要規劃兩套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