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反盜墓:國寶專案組 > 第7章 織品

            第7章 織品

            齊師傅舉高腕燈,說你好好看清楚,它是什么。

            我強行克服恐懼,逼自己睜眼,才看清了那只怪獸的全貌:

            鹿角、蛇身、鳳眼、魚鱗。

            ——這分明是一條龍嘛。

            準確說,一條木雕的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早在8000年前遼河流域的興隆洼文化中,就已經出現了豬首蛇身的龍。隋唐時期,龍被認為是通天神獸,“木龍”諧音“墓龍”,也是常見的鎮墓獸之一。

            “師傅,我可不覺得它是鎮墓獸。”我心想,既然是鎮墓獸,就該乖乖守在墓里,這條木雕龍怎么還能自己移動?還一個滑鏟跟我玩臉貼臉?

            “沒錯。我感覺它長得太丑了。”齊師傅也打量幾眼,面帶嫌棄,移開視線。他說,木雕對匠人的雕刻技術和繪畫技藝都有極大的要求。這條木龍的線條粗獷而不流暢,比例奇異而不美觀,大概率出自市井,而非宮廷。如果哪個雕刻師敢把這種玩意兒獻給皇上,肯定喜得九族消消樂。

            “師傅,您對雕龍畫龍還有研究呢?”

            “稱不上研究。但略懂一點講究。我們中國龍的形象直到宋朝才基本定型,宋人羅愿在《爾雅翼》中總結龍的形象: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叫‘九似’;又將龍身分為三部分,依次是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每部分比例都要嚴格保持一致——這叫‘三停’。后世廣泛遵循這‘三停九似’畫龍之法,你按這法畫出來的龍,它看著就順眼。”

            “但它是唐代的龍,不必拘束什么宋元明清的‘三停九似’吧?”我說,這應該就是唐朝畫龍的特色。只不過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人審美。

            整條龍給我第一印象是,飄逸不羈。

            整條龍身蜿蜒曲折,像只細長的海蛇。從龍頭位置,我就能隱約看見它背部有魚鰭,還有兩只祥云纏繞的翅膀,底下四腳也不是鷹爪,而是麒麟一樣粗壯的獸蹄,高高撐起這個四五米的龐然大物。

            我并不質疑這座木雕的繪畫與雕刻技術。僅僅是我視線所觸及的一小塊龍額,就采用了浮雕、鏤雕等多種復雜的木雕技法。盡管距今已有千年,它的龍眼依然活靈活現,居高臨下盯著我們這群入侵者,仿佛下一秒就會發出震天咆哮。

            如果......如果這種手筆都算幼稚,那我不敢想象,到底什么樣的大師之作才能入齊師傅的法眼?

            是啊,也就這一雙龍眼,雕得還算湊合。徒弟你呀,怕是沒見過好東西,沒見過“八極恣游憩,九垓長周旋”的真龍。齊師傅手指著木雕龍說,您也別怪我說話重。我年輕時候也是干國安這一行的,曾經有個姓盛的朋友,拜托給我幾幅民國龍畫,讓我安全護送到法國盧浮宮,再完璧歸趙。據說要去什么國際美術展覽,為國爭光。那些龍畫得是真好。不敢點睛眉,一點九霄動風雷。所以我現在是黃山歸來不看岳,除卻巫山不是云了。

            得,就數您老人家有品味。我隨口敷衍幾句,抬腳就要繼續走。

            沒想到,齊師傅還站在我身后,還死死摁住我的后腦勺,說你別亂動。

            ——你再仔細看一看,這條木龍還有哪里不對勁?

            我只好眨眨眼,更加細致察看一番。可這一看,我竟發現:修長的龍身似乎還纏繞著一根細線,粼粼閃光。

            等等,這是百米深的海底,我們又困在一座墓穴里,何來陽光,何來反光?

            這是緙絲。齊師傅一邊壓低我的腦袋,一邊壓低聲音,說緙絲興于唐、盛于宋,傳承至今。這龍雖然雕的不咋地,但內部機關不容小覷。古代工匠在制作整座木雕的過程中,故意在每片龍鱗下方都埋進了緙絲。讓它們像筋骨血脈一樣,貫通龍身。

            此外,龍體表面也織著絲線。它們纏繞、搭連、繃直在木雕外部,如蛛絲般透明,隱蔽性極好。古代人沒有我們現代手電筒等照明工具,只能靠昏暗的燭光,又置身一片漆黑的墓室里,僅憑肉眼根本無法察覺細密的絲線。一旦有人試圖觸摸、移動這條龍,立即會觸發機關。而且最致命的是,絲線機關可不像金屬機關那么容易腐蝕。俗話說,中華緙絲,千年不壞。

            齊師傅揉了揉我的腦袋,似在安慰。

            沒關系,徒弟你千萬別亂動,就靠在這條大龍上面休息休息吧。因為這道機關的命門,正好點在你的眉心。

            他話音落,我終于看清了那一根閃亮的絲線。而它的左右兩端,居然分別連接在木龍的左右頸側——絲線中間正好緊貼我的額頭。

            通過眼角的余光,我清晰看到木龍的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小塊龍鱗,已經被絲線牽動著翹了起來。這很明顯已經觸動了機關。

            木雕剛剛應該就頂在石門后面。石門一開,木雕就順理成章地滑出來,與我近距離接觸,我的額頭也隨之頂住了那一根絲線。

            可以想見,假如沒有齊師傅阻止我,當我向后仰躲,中間絲線受到的壓力會瞬間消失,左右兩片小龍鱗也會復位。

            機關必然被觸發。

            我已經消退的恐懼感又順著脊梁骨重新爬回來了。

            我并非害怕觸發機關,我只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還有我感受不到的機關?小時候我觸覺太過敏感,總有人開玩笑,說我真是皮膚嬌嫩的豌豆公主,鋪了七層被子也能感覺出來底下的豌豆。

            可這根絲線竟然如此細微輕柔?都貼我額頭上、貼我臉輸出了,我還察覺不到?

            師傅你......您,您又是怎么知道這有機關的?我的身形瞬間僵硬。

            如果說第一道門遭遇的伏水機關我還能猜出個大概,這種精巧的絲線機關我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孩子,我走過的墓,踩平的機關,可比你進的局子還多。齊師傅毫不謙虛地笑了笑。

            那,如果我不小心觸發了這道機關,又會怎樣?我該如何應對?我盡量少說廢話,節省體力。

            但我只聽齊師傅笑了兩聲。他說,他從來沒有招惹過這種機關,所以他也不知道,觸發后具體會有什么后果。

            如果咱們運氣好的話,里面可能會發射什么機關暗器,但歷經千年,機關早就腐蝕了,無法啟用;如果咱們運氣差的話,也可能會從龍鱗的縫隙里鉆出什么東西,放出什么無色無味的有毒無機物質,這些可沒有保質期。對我們也有殺傷力。他慢悠悠地說。

            旁邊三位考古隊員們見證全過程,又聽完我跟齊師傅的對話,也都替我著急,一個勁兒地問那該怎么辦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