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都做好了傾家蕩產購買糧食分發給封地百姓度過難關的決定。
就在封地最困難的時候,謝鶯眠告訴他木薯的去毒方法。
封地多木薯,漫天遍野的木薯。
有了木薯去毒方法,那就是天然糧倉,龐大的糧倉。
從走投無路到迎刃而解,只用了短短幾天功夫。
從那之后,木薯逐漸成為封地的主要產業之一。
這二十一年里,
他親眼看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
那看著一條條柏油馬路貫穿整個赤鹿,
看著搖搖欲墜的茅草屋變成寬敞明亮的居民樓,
看著公園學校醫院陸續建成......
看著封地百姓從食不果腹到人人吃飽穿暖,從麻木干枯到人人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
他無數次感謝自己的決定——將封地轉移到謝鶯眠名下。
也只有謝鶯眠,才能將赤貧的封地在短短時間里打造成可與上京相媲美的大城市。
確切地說,
如今赤鹿的繁華程度已超過了上京。
當年,謝鶯眠在接手赤鹿之后,秉承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赤鹿的路都是用瀝青鋪就的柏油路,非常平整,也不怕雨淋日曬。
赤鹿的官道,大道,也全都是柏油馬路。
路修好了,生意來往就方便多了。
運輸能力加強后,產能也在不斷擴大。
產能擴大,需要的人手也多,也就意味著就業機會增加。
人人都有工作,都能掙到養家糊口的錢,日子就會越來越有奔頭,越發賣力工作。
工廠生意越好,吸引來的人更多,人口增多,需求量更大,形成良性循環。
謝鶯眠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吸納人才。
不僅吸納像季云舒,偃青,屠不凡這種頂尖人才,也吸引有一技之長的人才。
還制定了詳細的人才落戶獎勵政策。
比如,一個優秀的木匠帶領全家落戶在赤鹿,可以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房子是普通的居民樓,
但里面有抽水馬桶,有淋浴,有廚房,完全可以容納一家五六口人居住。
子女還可以免費入學,家屬也可以按照特長安排各種工種。
這些政策在短時間內吸引了不少百姓和流民前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