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綜合各方意見,做出決斷:
“準宰相所奏,設立‘巡政欽差’,由都察院、吏部、戶部抽調干員組成,分赴各地,專司監察新政執行,受理民冤,有權即刻罷黜害民之官,表彰賢良。”
“準戶部所請,修訂《考成法》,加入民安輿情考核,具體細則由爾等三日內核議呈報。”
“準樞密院所議,北境之事,剿撫并用。著蒙摯精選銳士,組建‘獵狐營’,清剿匪患,探查流源頭。同時,擬旨減免北境賦稅,招募邊民健兒入京衛,以示恩寵。”
“準工部所請,即日起,所有朝廷大役,原則上以募役為主,厚給工值,嚴查克扣。強征需經樞密院與朕特批,違者以貪腐論處。”
一系列指令,剛柔并濟,在維持新政核心的同時,注入了更多的靈活性與懷柔成分,試圖在鐵血秩序與民生喘息之間找到一個艱難的平衡點。
會議結束后,眾臣告退,神色中少了幾分恐懼,多了幾分凝重與責任。
秦明獨自留在殿內,目光再次落在那張巨大的輿圖上。他知道,這些措施能否奏效,仍需時間檢驗,帝國的頑疾絕非一日可愈。但至少,這是一個開始,從一味的高壓,轉向更精細的調控與疏導。